关于金融开放、人民币国际化 人大代表怎么说

2021-03-12 15:27:52

过去两年,我国集中宣布了50余条开放措施,金融业开放迈出里程碑式的步伐。目前,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已经完全取消,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金融业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继续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开放前沿,贯通国内国际、聚合两种资源。“对外开放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的动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取得积极进展。在金融市场方面,成功建立债券通、股票通机制,支持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FLP/QDIE)。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人民币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  白鹤祥表示,未来将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争取“跨境理财通”试点尽快落地,有序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试点,推动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  近年来,随着金融开放的推进,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支付、计价、投融资、储备功能不断加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整体而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还有差距,与我国大国地位不相匹配。”全国人大代表、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玉玲说。  未来,推动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的高水平金融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将促进我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王玉玲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发展阶段。  一是要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坚持聚焦重点,对人民币使用具有潜在相对优势的重点市场主体、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要加大推动力度,促使商业银行提升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服务能力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中人民币计价结算比重。  二是完善人民币使用相关政策制度。强化双边本币互换、本币结算、区域金融合作和人民币清算行等制度安排,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人民币使用的政策环境。  三是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双向开放。促进跨境资金双向有序流动,丰富风险对冲工具,提升境外主体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的便利化水平。支持境外货币当局和储备管理部门长期投资人民币资产,拓展人民币的储备和投资货币功能。  四是促进本外币、离岸在岸市场的良性协调发展。更好发挥清算行职责,扩大离岸人民币规模,提高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加强风险防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崔瑜重点关注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跨境结算业务。据统计,我国和东盟的经常项目跨境结算,16%使用人民币结算,不足1%使用东盟国家货币,83%使用美元、欧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  “当前,我国已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入到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如何提高RCEP成员国间的跨境结算便利性,提升RCEP成员国本币结算占比,是我们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 崔瑜说, 当前跨境支付渠道存在主流中心化平台不利于形成面向东盟的统一跨境支付渠道、现有SWIFT渠道的清算链条长导致跨境支付时效低和成本高等问题。为此,崔瑜建议,利用区块链理念和技术,建设以东盟为主要突破口,多边受益、安全高效的统一跨境支付渠道,探索RCEP跨境结算内循环,加快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查看详情 >

中国版“健康护照”上线 解除跨境旅行限制仍需时日

2021-03-12 15:23:54

华夏时报记者王潇雨黄兴利北京报道  全球性的跨境旅行困境已经持续了近一年,在疫情仍未得到彻底控制的情况下,大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厌倦了这样“割裂”的局面。尤其是在航空运输业、旅游业乃至贸易等在边境限制而受到不同程度打击,甚至可以说濒临崩溃的边缘,如何重新让世界“流动”起来就成为目前解决大部分困境的先决条件。 另一本“护照”  让世界重新“流动”,也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下称“IATA)”从去年以来,一直在致力于在其成员航空公司及背后的政府机构中推广一项可用于在达成航班以及出入境查验旅客身份以及相关防疫信息系统的主要原因,这项名为IATA Travel Pass的程序目前已经开始在一些航空公司进行试点运行。  新加坡航空公司近日宣布,其将在3月15日至28日期间新加坡至伦敦航线单程旅客中首先测试这一应用。按照目前公布的计划,从新加坡出发的乘客可以在新加坡的7家注册诊所预约飞行前的测试,并在支持IATA Travel Pass应用的诊所进行登记。经过测试的旅客在登机之前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向办理登机手续的工作人员出示测试结果。  虽然为了保险期间,新加坡航空仍要求旅客随身携带相关健康证明的实体文件备查,但该公司表示如果测试顺利,将在未来几个月里提供一站式登记注册服务。新加坡航空是第一个试用IATA Travel Pass移动应用的航空公司,并且也是最早进行基于IATA Travel Pass框架数字健康验证流程的航空公司。  根据IATA此前在线媒体沟通会上透露的信息表明,已经有数十家航空公司加入或有意加入这个数字健康验证系统的试运行,同时IATA当然也希望这个系统能够被更广泛的成员航空公司及背后的国家、地区或是行业管理机构等认可,从而最终为跨境航空客运的全面重启创造先决条件。  但在真正达成全球标准和解决方案之前,类似的尝试实际上已经在不少国家或者地区开始实施。比如中国外交部就在3月上旬宣布推出“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这个基于微信小程序运行的服务可以跟踪用户的疫苗接种和病毒检测历史。与此前已经在国内广泛推行的“健康码”类应用类似,“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内含加密二维码,以供各国相关部门验真并读取个人相关信息。除电子化展示外,还可以打印生成纸质版。  这项只针对中国公民提供的服务“实际上是把入境中国所要求提供的‘双阴检测’证明以及国内健康码应用所提供的疫苗接种证明电子化,并集成在一个应用中提供综合查询服务,”一位因工作需要在疫情期间也需要经常出入境的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这个服务更多是为归国公民以及不得不出入境的公职人员提供更多方便,长远来看也是在为未来全球性的边境限制逐渐解除乃至完全开放之后的防疫验证流程提供一个准备。”  按照外交部的说法,中国此次推行这个可以被称为“健康护照”的服务,主要是考虑到疫情常态化乃至后疫情时代,健康因素在国际人员往来中的重要性将更为凸显。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达成健康证明互认安排,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将在推动跨国人员健康、安全、有序往来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公民“行走天下”提供坚实保障。  不同国家的政府曾经在过去一年里多次制定重开边界的计划,但因为疫情的变化这些计划变得支离破碎,至今仍大部分国家仍处在不同程度的限制之中。  尽管在很多国家国内旅行限制已经松动,学校重新开学,商业设施和公共场所不再闭门谢客,但唯独跨境航空旅行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禁区”般的存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只允许本国居民在严格的限制性条件下入境,而并不接受来自其他国家的旅客进入。  自2020年初COVID9疫情在中国开始大面积爆发以来,随着对病毒了解程度的增加以及研究应对的开展,无论是病毒的传播方式、检验方式以及防疫乃至免疫等方面均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这也使得个国家和地区也相应地不断调整防疫政策。从最早的物理隔离、长时间观察到后来的快速检测,到如今开始进入疫苗接种的阶段,医学界对病毒的了解和可控性增加也大大降低了病毒爆发初期只能通过简单的限制流动和增加隔离等方式对社会运行的影响,这也是“健康护照”提升议事日程以及逐渐开始解除边境限制的基础。 另一种“边界”  欧盟委员会3月早些时候表示,它正在研究一种"数字绿色通行证",可以持有乘客的测试结果或疫苗接种证明。而疫苗接种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的以色列也已经开始推行“新冠疫苗通行证”。  法国政府则开始通过法国航空公司进行一项健康证明数字化移动应用查验的测试,这项名为ICC AOKpass从当地时间3月11日开始向往返于巴黎和马提尼克岛等海外省间的航班上进行测试,旅客通过自愿下载手机客户端并登记健康记录的方式参与测试。  此外,还有包括阿联酋航空公司、卡塔尔航空公司以及新西兰航空公司等在内企业也已经或者将要加入到基于IATA Travel Pass框架体系为基础展开的应用测试之中。在一位国际航空运输资深从业人士不久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的说法,“全球性的航空旅行即便重启,也将不再是过去的模式,今后将在基于护照、签证等跨境旅行身份系统之外,还将建立一套基于检测报告和疫苗接种证明为核心的健康体系,二者缺一不可,”但“基于前者建立的体系目前尚且因为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并没有真正实现广泛的互认和平等,所以建立获得广泛认同的‘健康护照’体系任务依然艰巨。”  在IATA看来,国际航空旅行重新启动之前,能够以数字化形式提供旅客健康信息并查验是必不可少的,IATA负责机场、客运、货运和安全的高级副总裁Nick Careen在3月9日举行的媒体简报会上表示,“在全球标准出台之前,航空旅行的恢复是不具备持续性的,并且每天都在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对于IATA Travel Pass将基于怎样的健康证明文件为基础实现广泛的互信,IATA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Alexandre de Juniac)在3月初进行的媒体简报会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更倾向于冠状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报告,但IATA Travel Pass接受所有类型经过认证的检测报告,但我们希望快速抗原检测报告能够成为最终方案。目前看来,检测报告的类型不是大问题,信任以及互认才是关键。”  航空数据分析机构Cirium指出,尽管新冠肺炎疫苗已经推出,但几乎没有迹象表明政府准备放松现有的检测和检疫限制。从短期来看,这些限制甚至可能会加剧。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也同样表现出谨慎态度,即使已推出并增加疫苗接种,且提出在2021年内完成绝大多数人口接种的宏大目标,政府主管部门仍然反对在今年内针对国际航空旅行重新开放边境。   IATA进行了一项涉及到4700多名旅客的调查数据显示,人们对失去旅行自由感到沮丧,6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影响。旅行限制对健康、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近40%的受访者表示,由于旅行限制,深感精神压力,以及错过了重要的人生时刻。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这些限制令他们无法正常开展业务。  8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希望在COVID-19感染风险得到控制的同时,旅行恢复正常。当被问及是否会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的两个月内出行时,57%的人表示会出行。但如果出行涉及隔离,84%的人不会出行。  即便如此,我们也要看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目前为止全世界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开放边境计划,所有希望可以达到类似目的的计划至少目前还未被各国政府普遍接受。  “人们渴望回归旅行,但检疫带来了阻碍。随着病毒检测能力和技术的提高以及疫苗接种人口数量的增长,取消检疫措施的条件将日渐成熟。我们将与各国政府合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进行有计划的重新开放。”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表示。 责任编辑:黄兴利主编:寒丰

查看详情 >

四大券商首席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 使金融、科技和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和互动

2021-03-12 15:20:17

昨日,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作为两会的“重头戏”,《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的关键信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解读还在继续。  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目前经济增长已回到潜在产出水平,未来在政策制定上需要松油门但不踩刹车,把控好经济运行的大方向。”  他进一步解读道,首先,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货币和财政政策虽然在前期需要同步“减速”,但在转弯过程中还是需要有所差别以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因此在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中,财政政策需要扮演为经济托底的角色,从而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其次,未来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将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在货币政策上,央行在落实好通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以外,还将继续推出更多的向实体经济让利、支持实体经济修复的手段。例如通过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使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在财政政策上,一方面,可以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加以细化,提前储备优质投资项目,缩短财政资金的趴账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优化投融资模式,提升财政支出效率。未来对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相关产业的政策支持将会继续加大,从调结构的层面促发展。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直接涉及中国资本市场的论述涉及四大方面共49个字:即“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不断优化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过程中,通过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加强资本市场对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同时,不断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使金融、科技和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将从以下两个方向重点推进:第一,注册制改革与退市机制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步。一方面,注册制的推进在解决新兴科技创新公司资本支持不足的问题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将进一步贯彻落实金融服务实体,通过提升直接融资占比来适当缓解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在经济转型的新时期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健全退市法律法规,形成多层次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于风险较高的企业应当实施依法退出,对盲目扩张的企业形成警示,有利于更好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第二,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对内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杜绝区域性风险演化为全国性风险。未来将继续加快健全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体系,压实股东、各类债权人、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责任。对外加强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不仅为国内债券定价体系的完善及流动性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海内外债券市场的交流联系更为紧密;也是深化金融开放、连接国内外债券市场的重要里程碑,进一步打破了此前存在的外资投资壁垒,大大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对此,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壮大实体经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会得到重视、提升,资本市场的重要度也将得到提升,稳定可以期待。居民储蓄,通过公募基金向股票市场、资本市场转移,这才是刚刚开始,那么如何提升整个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建立一个强大、稳健、健康的资本市场?价值投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市场不会是泡沫化的市场,市场是可投资的市场,长期资金入市的步伐还会提速。整个市场外资进场也才刚刚开始,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的步伐还会加快。”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我国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下实现V型反转,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稳固复苏。然而疫情反复以及外部环境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的恢复基础还有待加强。去年国家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增长潜力,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基础、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从而使我国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但是,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防范风险,做好稳增长和稳定增长两手抓,GDP增长率提升,宏观杠杆率也要更稳定。货币政策的重心也已经开始向金融防范风险切换,货币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并且重心向防范金融风险转移。  从风险角度来看,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行业组负责人陈梦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两大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一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爆发或存在滞后性,经济修复过程中部分企业债券贷款存在暴雷可能性。2020年监管加大不良贷款压降力度,鉴于部分贷款期限较长,今年也将继续保持不良贷款压降力度,不良贷款的出清或有利于提升贷款资产质量,但鉴于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未扭亏,地产调控影响部分地产企业融资和现金流情况,国企的亏损面仍存,要持续关注信用风险状况。  二是杠杆风险。2020年上半年,为抵御疫情冲击,监管坚持引导M2和社融规模增速提升,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逐月好转,2020年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社融存量增速在2020年11月出现拐点,开始逐步收敛于名义GDP增速。2020年,实体经济部门(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去年末上升了24.7个百分点,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分别上升7.3、6.4、11.0个百分点,而2017年-2019年全年分别上升2.4、下降1.9,上升6.1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的过快增长增加了金融风险和信用风险,货币政策焦点从稳增长转移至防风险。

查看详情 >

财政部甘肃监管局:瞄靶心 盯重点 深化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执行监控工作

2021-03-12 15:17:12

开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执行监控工作,是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创新举措。为切实履行好转移支付执行监控职责,甘肃监管局聚焦中央重大政策落实,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提升中央转移支付执行监控工作质效。  一、坚持政治导向,聚焦政策落实。转移支付资金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善人民生活等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具有重大意义,是落实中央、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完善现代国家财政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重要保障。甘肃监管局党组高度重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工作,始终把此项工作作为推进中央重大财税政策落实的重要抓手,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全局力量,制定《甘肃监管局试行开展2020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执行监控工作方案》,建立常态化监控机制,努力实现转移支付执行监控工作精细化、常态化和长效化。  二、紧盯重点领域,全面精准发力。甘肃监管局聚焦经济发展、财政风险防控和民生保障资金,全面精准实施转移支付监管。一是深入开展全链条闭环监管。严格落实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周期的转移支付监管机制,全面关注甘肃各级财政部门转移支付制度是否健全、资金分配下达是否及时合理、绩效评价是否真实准确等,努力实现转移支付资金全链条的闭环监管。二是精心选择重点监控项目。采取财政部统一安排和监管局自选相结合方式,确定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和中央财政城乡义务教育补助资金等8项重点监控项目,力求找准“着力点”,提高“精准度”,全力提升监控工作深度和质量。三是紧盯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最后一公里”情况。以各类项目为抓手,以资金流向为切入点,持续跟踪关注地方财政资金预算执行率、项目实际产出、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率等情况,促进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  三、突出问题导向,严格资金监管。在全面监控基础上,结合日常转移支付监管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就地就近优势,选取资金量较大、疑点问题较多县(市、区),深入一线实地核查。一是关注资金流向。及时跟进转移支付金额大、支出进度较慢、支出方向有疑似问题的项目,按照“一竿子插到底”要求,由局党组成员带队深入地方财政、教育等部门,核实资金下达、分配、使用的及时性和规范性。二是关注项目产出效益。实地查看项目产出和效益情况,与地方汇报材料、直达资金监控平台动态数据、项目文本等进行比对,查核项目实际产出效益是否与资金支出进度相匹配,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花在刀刃上。三是关注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除了关注项目产出效益、资金使用效益外,还特别关注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程度,通过电话、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倾听基层群众对政策知晓率、满意度的意见建议,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政策,耐心答疑解惑,促进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社会效益。  四、强化部门协同,确保工作实效。强化与省级财政部门沟通配合,充分发挥联动监管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工作实效。一是坚持问题共商原则。在问题认定过程中,紧紧围绕政策制度条款,结合实际反复进行沟通、斟酌,确保每一个问题能够定性准确、依据充分、实事求是。同时注重问题成因的分析,共同探讨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方面的难点、痛点问题,积极商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着力构建转移支付资金规范使用的长效机制,致力于促进转移支付制度规范执行和治理效能提升。二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对于日常监控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地方财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建立日常监管信息互通机制,加强政策理解、问题核实、整改反馈沟通,增强工作主动性,共同推动提升转移支付工作质量。三是合力督促问题整改。对于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监管报告、整改意见函等形式,提出问题处理和整改建议,进一步强化省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把关意识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意识,形成监管工作合力,切实促进转移支付资金规范有效使用。

查看详情 >

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视频连线迅速回应代表委员意见建议

2021-03-12 15:09:07

为做好“两会”解释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前认真组织谋划、精心部署安排,以有力举措认真做好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的听取、研办和答复。  对于收集的意见建议,迅速反应,组织精干力量认真梳理、研究,第一时间以视频连线方式及时、高效作出回应和解释。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诚恳的工作态度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查看详情 >

提升就业质量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1-03-12 15:04:27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稳”“六保”之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今年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稳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稳就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是国之根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打好稳就业这场硬仗,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特别是在政策层面要加大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实力度,大力推行各项就业利好政策。比如,财政部近日明确,对2020年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不搞“急刹车”,继续把减税降费作为稳企业、保就业、促进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稳就业要搞好灵活就业。数字经济时代,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灵活就业劳动者撑起零工经济新业态。小时工、弹性工时、临时性就业、季节工等灵活就业模式可以让很多人找到新岗位。为支持灵活就业,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如甘肃省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通知》提出,在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内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无须办理营业执照。此外,各地还为个体创业者解决融资难、减轻税赋等问题,增加临时工及其他兼职的就业机会。  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新职业促进新就业。去年7月,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等在内的九个新职业。除了发布新增职业外,还发布了一些职业发展出的新工种,如“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增设的“直播销售员”,人们熟知的“电商主播”“带货网红”有了正式的职业称谓。新职业,既打下了产业发展烙印,也可以促进稳增长、稳就业。这些新职业会影响年轻人择业取向,也会对未来的社会人才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新职业具有需求大、分工细、专业度高、薪资高等特点,对就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就业,对一个人来说是饭碗,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生计;对企业来说是发展,对政府来说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稳就业,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新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机制,强化对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的保护,理顺劳资双方关系。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监察,防止优势地位方滥用权利。对于新职业、新工种要及时正名,让从事新职业者拥有“身份证”,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新职业中来。同时,要加快建立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完善技术标准,使从业人员感受到收入提升空间和职业发展前景,增加他们从业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提升就业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追求高质量就业既是劳动者的自然需要,也是美好生活的经济基础,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茅晓星)

查看详情 >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完全对冲到期量

2021-03-12 14:49:54

中证网讯(记者 罗晗)3月12日早间,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本周央行共进行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同期有5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完全对冲到期量。

查看详情 >

国家统计局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2021-03-12 13:16:25

2020年,国家统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不断提升依法统计依法治统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夯实统计法治建设根基,为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国家统计局党组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和重点任务,结合统计工作实际深入贯彻执行。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后,党组会及时传达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对统计系统学习贯彻作出部署要求。主要负责同志撰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新局面》署名文章并在新华网(603888)登载,以上率下推动学习深化转化。  压实法治工作责任。2020年召开党组会11次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研究修改《统计法》、依法行政等法治工作。2020年7月召开全国统计法治工作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工作作出部署,推动统计法治工作纵深发展。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2020年对法治工作作出批示30余次。领导班子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抓好分管领域法治工作。  不断提高学习广度深度。12月集中普法宣传月期间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宪法、民法典知识视频讲座,各省级统计机构和有条件的市县统计机构1万1千多人次参加学习,不断掀起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热潮。 二、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完善统计体制、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等重要文件,依法推进统计改革创新,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积极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统计调查体系。  扎实有效开展统计督察。按照中央《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向首轮统计督察的9个省(区)、2个部门反馈督察意见,向社会公开督察情况,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经党中央、国务院授权批准,2020年组建17个统计督察组对10个省(区、市)和7个国务院部门开展统计督察,督察过程中坚持依法依规,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查处了一些统计违法行为,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成果不断显现。  依法依规推进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等重大改革。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基本衔接。制定四经普年度全国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编制2018年全国资产负债表,组织试编2018年地方资产负债表。组织试编2018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季度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试算,改进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三、持续优化依法决策机制  坚持领导班子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贯彻《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和《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工作规则》、《国家统计局工作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2020年共召开局党组会议、常务会议67次,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审议议题290项。  健全依法决策制度体系。制定印发《国家统计局“三重一大”事项清单》,细化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具体事项,对大额资金使用提出量化标准。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司级单位会议决策制度的通知》,健全完善会议决策制度机制和会议记录制度。  贯彻合法性审查机制。坚持重大统计政策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明确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事项,严格审查备案省级统计机构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四、依法开展统计普查调查  依法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重要决策部署和《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要求,依法制定普查方案和实施细则,严格保护公民权利,有序开展全国人口普查。全国700多万名普查人员通过电子化采集方式对4亿多户家庭、14亿多人口进行全面调查,获取了高质量人口信息,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提供统计信息支持。  依法组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法制定普查方案,严格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低温冰雪天气等不利影响,分两批开展对832个国家贫困县、享受片区政策的新疆阿克苏地区7市县和抽中的100个非国家贫困县开展普查,为党中央适时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数据支撑。  依法严格履行工作职责。依法开展47项常规统计调查项目。依法管理调查项目,审批(备案)71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审批552项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依法开展涉外调查资格审批和涉外社会调查项目审批,开展涉外调查专项执法检查。 五、大力加强统计法治监督  加快推动统计立法。积极推进《统计法》修改进程,2020年1月向全国人大财经委报告统计法修改最新进展,认真梳理各省级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以及相关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提出的修改建议,并向司法部反馈采纳意见。推动《涉外调查管理办法》修订工作,从法律层面防范化解涉外调查领域国家安全风险隐患。  创新开展统计普法。组织统计“七五”普法总结验收。编印《防惩统计造假重要文件选编》,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发放。开展在线全国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抓住“12·4”“12·8”等关键时点开展法治专题讲座、送法入企等系列集中普法宣传活动。  严肃查处违法案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对统计违法案件开展执法检查。向地方统计机构转办统计违法案件,组建督办组对有关案件进行专项督办,推动相关地方党委、政府处分处理有关责任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密切跟进全国人口普查和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等重大任务执法检查。完善统计监督协作机制,推动省级及以下统计机构严肃查处统计违纪违法案件。  严格执行警示教育制度。制定约谈实施办法,组织开展3批统计违纪违法问题约谈会,集中约谈有关市县(区)政府负责同志、相关统计机构负责人。配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做好典型案件通报曝光工作,通报42起重大统计违法案件。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时公示行政处罚信息166条、统计严重失信企业125家。进一步贯彻实施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制度。 六、全面提升政务公开水平  依法发布统计数据。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10场新闻发布会,高质量发布新闻稿186篇,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全面丰富的统计信息。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权威解读,发布常规数据解读文章130篇,聚焦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主动回应经济社会热点问题。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密切跟踪经济社会热点和统计相关舆情,及时深入分析研判,回应舆论热点,引导社会公众准确理解统计数据和统计工作。  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总结依申请公开工作典型案例,依法保障公众合理信息需求。制定印发《国家统计局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统计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公开。稳步推进微观数据开发应用工作,推进三农普和四经普数据开发利用。  国家统计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统计工作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的意识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防惩统计造假的任务依然艰巨。2021年,国家统计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不断完善统计法律制度,制定印发《法治统计建设规划(2021―2025年)》,依法组织实施统计调查,认真开展统计督察,加大统计法治监督力度,切实提升统计部门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统计力量。责任编辑:lg

查看详情 >

民生福祉指标占比超三分之一 彰显为民情怀

2021-03-12 11:52:57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刚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个主要指标中,有7个是民生福祉类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这些指标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各民生领域。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就业方面提出,要通过加大技能培训、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等措施,推进更有质量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在教育方面提出了,要以教育基础薄弱县和人口流入地为重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000所以上;新建改扩建2万所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400万个以上;在医疗卫生方面,力争新增500个县级医院(含中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此外,在养老育幼方面还提出,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十四五”时期,吉林省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从提高居民收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吉林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7个方面加强推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幸福吉林全面进入新阶段。

查看详情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闭幕 批准政府工作报告

2021-03-12 11:42:15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大会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73号、第74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大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闭幕会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栗战书主持。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杨振武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应出席代表2953人,出席2896人,缺席57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下午3时,栗战书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同意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会议要求,“十四五”时期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这两个决定自2021年3月12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分别根据这两个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中央预算。责任编辑:lg

查看详情 >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2021008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