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的创新中国

2021-03-15 11:22:32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凸显创新份量;量子信息、脑科学、空天科技等诸多名词亮相,让人期待。未来五年,创新将如何改变中国?几组关键数据,我们一起“解码”。 7%以上:刷屏的“创新力”指标如何理解?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这句话最近在网上刷屏。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研发投入被视为衡量“创新力”的重要指标。  “十三五”时期,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预计2.4万亿元左右。未来五年,年均“7%以上”的增速,意味着用更大力度去整合优化全社会科技资源,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提速。 研发经费投入增加不仅是数字的增长,还有结构的变化。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规划纲要中,这个数值得关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认为,发明专利等一系列指标安排,表明我们更加强调创新的质量。  17%: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你在“风口”之上吗?  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而今天的技术往往酝酿着明天的产业。规划纲要在明确一系列创新指标同时,特别提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2019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1%。规划纲要中,这一比重超过17%。  “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阶段的转换要求产业价值链不断攀升。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决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说。  规划纲要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这些领域,既有我们要保持优势的“长板”,也有需要补齐的“短板”。如果能以更快速度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就能更好掌握发展主动权。  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聚焦前沿,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认为,快速精准实现对未来产业的布局,有助于抢抓风口,把握发展机遇。 56%:大幅提升普及率,5G“网”出怎样未来?  规划纲要明确,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  5G是大量创新的信息基础,也是诸多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过去一年,我国5G基站以平均每周新增超1万个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  规划纲要提出的“56%”,意味着数以亿计的设备互联,5G将向县镇、乡村更广阔范围渗透延伸。纵横的网络为数字中国筑牢根基,也将催生更多应用和场景。 5G会“网”出怎样的未来?  “今年以及未来五年,我们将建成系统完备的5G网络,5G垂直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部长通道”上说。  更加密集部署基站,5G体验感将大大增强;聚焦重点行业,更多智能操作将亮相……  10%:核心产业占比提升,数字中国有哪般新图景?  “数字中国”是“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的另一个关键词。按照计划,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提高到10%。  数字中国,产业是基础。我国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数字中国涵盖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囊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新图景的点点滴滴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  “未来十年,自动驾驶、机器翻译、数字城市运营等技术会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说,数字技术全面产业化,将重塑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迎来更具创造力的时代。(张辛欣 戴小河 杨玉华)

查看详情 >

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高碳产业逐步退出,相应的金融资源投入可能面临价值重估

2021-03-15 11:14:41

上证报讯(记者黄紫豪)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近日在浦山讲坛表示,应密切关注宏观杠杆率的变化,对金融体系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及时采取措施。“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原来的高碳产业逐步退出,相应的金融资源投入可能面临价值重估,这可能给我们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王信表示。  王信表示,要充分发挥存保机构的早期干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研究建立金融机构风险动态预警机制,一定条件下触发存保机构对问题金融机构进行早期干预,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要形成有效的债务处置体制机制。构建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机构债务处置机制,明确处置机构、资金来源、偿付顺序、相关各方责任义务等重要事项。压实地方政府、问题机构及其债权人的责任,避免一味依赖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而形成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王信表示,要健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中央银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建立制度化的货币政策沟通机制。  对于建立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王信表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要以强化公司治理为核心,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更好服务中小微民营企业。从完善制度入手,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各类银行公平竞争的银行体系结构。  他表示,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实施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账管理,提升支持国家战略的能力。改善融资结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统筹规划金融业综合统计、反洗钱以及金融市场登记托管、清算结算、支付、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推动境内外各类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适应金融双向开放的金融基础设施管理体系。  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体系方面,王信表示,要在宏观层面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以现代化的货币管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微观层面引入激励相容机制,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打通金融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对于2021年货币政策,王信表示,央行将在保持市场流动性、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坚持货币政策稳健取向不变,尽量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  “我们会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物价变化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把握好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王信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并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我们将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着力提高对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

查看详情 >

既出政策又出力 税收助力脱贫攻坚

2021-03-15 10:53:42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最关注的大事之一。税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对税收工作有哪些新期待?为此,记者采访多位代表委员,听他们畅谈所闻所见所感。大家普遍认为,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税收支持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税收仍然大有可为。 看变化:脱贫致富,税收支持功不可没  “常口村能赶走穷日子、苦日子,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这和税务部门的支持分不开。”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说,他在村里经常遇到税务部门入企走访辅导,帮助企业享受税费红利。税收支持下,村里办起了旅游业,构建起“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村民务工有了去处,日子有了盼头,脱贫攻坚成果更稳固。”张林顺表示。  长期奔走在脱贫攻坚一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贵溪市樟坪乡党委书记雷燕琴对税收支持脱贫攻坚的政策如数家珍。“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非常给力,企业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户从事个体经营均可定额扣减税款,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创业意愿。”雷燕琴介绍说,当地的乡镇企业,80%以上是村民自主创办的。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6380元,“山腰上的畲乡”撕去了贫穷的“标签”。  和雷燕琴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滨村村委会副主任李秀梅。“5年前,勐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2020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4797元。特别是近两年,在包括减税降费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我身边的个体户、小微企业经营状况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税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还体现在为贫困地区引来金融“活水”上。“税务部门帮助解决了食用菌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我的研究成果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果。”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宣汉县食用菌研究所农技员耿新翠博士介绍,当地税务部门针对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联合银行,将“税银互动”延伸到扶贫领域,推出专用于连片扶贫山区的“税农贷”,助力当地食用菌企业加强产学研,壮大规模,走出了一条食用菌特色产业助力稳定脱贫的路子。如今的宣汉全面脱贫,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成了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带动周边30多万农民脱贫奔小康。 话红利:减负增能,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太和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书记徐淙祥提交今年“两会”的议案中,有6条建议与此相关。“‘三农’问题是我一直关注的事情。涉农税收优惠政策一波接一波,这让我们迈向农业现代化的步子更快更踏实。”徐淙祥说,“2020年,我所在的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享受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免征政策,省下30万元左右,几乎没有税费负担。”  “2020年,合作社自产自销甜瓜等各类农产品金额超500万元,优惠政策为我们免了一大笔的税款,可是帮了我们大忙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常州市润土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道衡高兴地说。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脱贫攻坚的税费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梳理汇总,及时发布并持续更新《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指引》,把税费优惠政策“打包”送到群众手中。数据显示,全国税务系统落实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减税金额从2015年的263亿元提升到2019年的742亿元,2020年更是达到1022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  在全国人大代表、谭妹子金彰土家香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谭建兰看来,发展壮大当地辣椒产业,让椒农在增收致富中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是她创立公司的初衷,税费优惠滋养了这个梦想。“自成立以来,我们享受到西部大开发、农业项目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项税费优惠政策。”据谭建兰介绍,2020年,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及时兑现,为他们省下税费20余万元,有效地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我们得以挺过难关,对农户种植的辣椒进行保护价收购”,谭建兰表示。目前,该公司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辣椒干制车间,开发出干椒、鲜椒、鲊辣椒等多种产品,带动当地6800余户农户通过种植辣椒增收致富。  全面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减税降费政策的直达快享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助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  “有了税务力量的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陈先志表示,2018年以来,合作社累计享受各项税费减免40多万元。“我们把减下来的税费用在茶农的技术培训、生产设备的更新升级、特色作物的引进推广上。”带动300多位贫困农户实现稳定就业增收后,陈先志并未就此满足,计划通过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的农民共享乡村产业振兴的成果。 赞服务:积极护航,“好日子”还在后头  税收大数据对接上下游、全程联络服务……代表委员们对税务部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既出政策又出力的做法频频点赞。  “去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农产品出现了滞销、配送困难等情况。”回想起去年战“疫”情景,全国人大代表、扎根基层30年的农业科技专家佘丹青感慨颇多。“如果水果卖不出去就坏了,农民数月的辛劳就毁于一旦了。幸运的是,税务部门很快上门了,告知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还指导怎么运用‘产业链智联平台’寻找销售平台,很快我们就找到一家扶贫电商公司。税务部门真是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据了解,“产业链智联平台”是广东税务以税收大数据创新应用为基础,旨在解决上下游产销脱节等问题的应用系统,广东省税务局把产业链智联平台延伸应用到扶贫工作上,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广东与云南两省产业链数据互联,并在东莞和昭通试点应用,为农产品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开辟助农发展新通道。  除了应用税收大数据牵线搭桥,税务部门还通过精细化的税收服务为乡村振兴发展添砖加瓦。  “在小庙子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中,区税务局为我们提供全程联络服务,在中药材生产、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主动对接,把涉农减税降费优惠政策、涉税风险提醒、便民办税缴费服务等送到‘田间地头’。”全国人大代表、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说,不出村即可网上领用发票、微信缴纳社保费等也让他们很有获得感。在不断优化的税收营商环境中,村里正筹划把产业经济拓展到果树园区建设和“林下经济”,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潜能,推动乡村振兴。 在“税力量”支持下,正如赵会杰所言,“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查看详情 >

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延续 普惠小微贷2021年将增超30%

2021-03-15 10:49:50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李璟  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新发展阶段我国金融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攻克的核心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再度成为代表委员们重点关注的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小微企业”被提及多达16次,高于前两年的12次。  日前,央行相关负责人透露,2021年宏观金融政策将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广大小微企业普遍关心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将会延续,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将会增长30%以上,在防控好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小微企业的无抵押信用贷款的占比也将会继续上升。 多管齐下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据统计,我国约有数量近亿的小微经营者,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恢复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际贡献的就业岗位约为2.3亿个,平均每天产生约2.3亿笔交易,全年营业额达13.1万亿元。  小微经营者作为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构成了我国经济血脉的毛细血管。但信息不对称、小微企的特殊性及“小额、高频”的融资需求特点,使得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达到更广泛的小微企业。虽然有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结构性货币政策来支持小微经营者融资,但融资困境仍有待破解。调研显示,约三分之二的小微经营者有融资需求,但超过三成遇到融资难的问题。  面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表示,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一个艰苦卓绝、久久为功的过程。  2020年,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创新直达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货币金融政策工具,累计设立了1.8万亿元的低息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对7.3万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了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发放了4万亿元的小微企业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对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了2.3万亿元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这些政策措施,一共为3200多万户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时给予了融资的支持,融资的利率和费用率也实现了显著下降。  另外,针对小微企业面临的“首贷难”问题,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也拿出相应对策。多地人民银行分支行以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提高小微企业“首贷率”占比;商业银行通过政银企对接等方式重点拓展“首贷户”,开发适合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用贷款产品,成效显著。下一步,各部门还将在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品服务、考核激励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陈雨露表示,2021年工、农、中、建等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将会增长30%以上,在防控好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小微企业的无抵押信用贷款的占比也将会继续上升。科创小微企业、绿色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战略当中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中小微企业,将会得到特殊的融资支持。与此同时,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事业将会继续快速发展,大大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国民经济开创新格局当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科技赋能开拓普惠金融新局面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报告,中国普惠金融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电子支付、数字信贷、线上保险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据统计,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7%。五家大型银行均成立了专门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明显增强。2020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超过30%,其中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行政村已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大病保险已覆盖11.3亿城乡居民。  在日前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数字化转型助力开拓普惠金融新局面,银行业保险业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银保监会和整个银行业保险业系统,努力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当即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紧急提供专项信贷5.3万亿元,完成相关保险赔付超过5亿元,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截至2020年末,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19.6万亿元,累计对6.6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在5个试点省市发放应急贷款242.7亿元,全年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目标,有力支持复工复产和“六稳”“六保”。其中,新增民营企业贷款5.7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5万亿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以提升服务质效,成为各家银行2021年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方向。  “工业互联网能够帮助分散化的中小微企业在平台上产生高效的合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从制度角度来看,目前各地已经开始探索形成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的行业规则;从实践角度来看,一些典型案例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社会实践。  但盘和林认为,当前的应用案例缺乏区域间和企业间的协同,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工业互联网,相关规章制度也还不够完善,统一性较差。要进一步发挥工业互联网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需充分发掘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进一步扩大工业互联网的范围和联动性,让中小微企业发挥集聚效应。

查看详情 >

前2月全国吸收外资同比增31.5% 更多利好将至

2021-03-15 10:40:42

商务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76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5%(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值得注意的是,稳外资领域还将迎来多重利好政策。其中,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编制发布《“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推出第五批重大外资项目等系列利好备受期待。  在总量实现大幅增长的同时,我国吸收外资还呈现诸多亮点。从行业看,前2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41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80.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54.1%、45.6%、70.3%。  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欧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2%、28.1%、31.5%(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分别增长32.3%、11.1%、50.9%。  与此同时,更多稳外资政策有望加速落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在3月8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2017-2020年,我国已连续4年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累计减少了近2/3。在金融、汽车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制造业目前已经基本放开。“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巩固制造业放开措施,重点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更广泛的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商业模式,以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宁吉喆还表示,在前期推出四批重大外资项目基础上,今年将推出第五批重大外资项目,给予产业规划、用地、环评、用能等政策支持,继续把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作为重大外资项目支持的主方向。  在此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指出,去年我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5%,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商务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推动利用外资稳总量、优结构、提质量。  随后,商务部于3月1日发布《关于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稳外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五个方面提出二十二条具体举措,明确了2021年稳外资路径,提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确保汽车、金融等领域开放举措落地生效,持续加大外商投资保护力度,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编制发布《“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等重点任务。

查看详情 >

SBS:单方因素指引不强 市场期待转点出现

2021-03-12 16:00:21

导语:经历了近一个月的连续上涨,SBS市场目前延续高位震荡,甚至部分牌号存冲高回落走势,场内多种心态并存,大多数业者及终端工厂对后市走势转向谨慎观望,SBS后市何去何从,宏观利好的推涨与供需基本面的对弈谁胜谁负? 图1 节后原油、丁二烯与道改主流牌号市场走势对比 来源:隆众资讯  从春节期间到现在,宏观利好助推强势,原油一路震荡上行及大宗商品的“持续性飘红”是行情的主要推涨动能,推动SBS供价一路单边上涨,截止到3月11日,SBS主流牌号791-H/F875供价相比春节期间上涨了2400元/吨,部分民营牌号供价更是上涨了3000元/吨左右。 市场心态分歧加剧:  市场报盘逐步走高,SBS下游终端工厂TPR造粒、防水卷材及道改行业多积极拿货,客户均多少备有1-3月左右的消耗库存,虽然随着天气转暖,部分终端需求增量明显,但并足以抵消近期库存累计的压力,市场心态分歧凸显加剧,但多空博弈下,市场持续僵持,成交减量明显。  继续推涨还是技术性回调?这是个问题,在目前宏观影响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相当部分因素如国际经济走势、原油变动等不确定性较强,让我们回归基本面,通过分析成本及供需基本面影响因素,对短期的后市有一个参考: 一:原油利好仍在“发威”,成本压力仍有走高预期 图2 791-H理论成本与利润走势 来源:隆众数据  截止3.11日,巴陵791-H出厂理论成本11710元/吨,理论出厂利润792元/吨;油胶F875出厂理论10826元/吨,出厂利润-26元/吨。 二、供需博弈加剧  节后,国内SBS供方装置基本维持稳定,3月份预计国内SBS产量在8.29万吨,较2月仅小幅增量3.26%,但其中油胶产量较2月份减量19.66%,但干胶道改产量产量较2月份增幅10.59%,较1月份增幅20%,干胶道改供应拖拽。  需求面来看,TPR鞋材行业开工尚可,防水卷材行业多数工厂已经开启或者准备开启,但道路改性需求表现弱势,国内大多数地区实际需求尚未启动,虽然后市向好预期下陆续备货,但库存持续累积为主。 三、库存是重要影响因素 图3 SBS生产企业库存走势  来源:隆众资讯  如上图可以看出,相比往年同期,生产企业库存一般,暂无明显压力,挺价意向较强。  (备注:SBS库存分生产企业库存及社会库存,其中生产企业库存14家生产工厂全样本统计)  目前供需博弈加剧,市场行情震荡明显,本周市场报盘在13000元/吨上下浮动300元/吨报盘整理,目前原油持续65-70美元/桶的强势震荡,同比往年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此种价位支撑下,部分客户期待SBS市场再度大跌抄底的希望渺茫;而供方受到成本及库存支撑下挺价积极,终端短期刚性需求支撑弱势,市场对后市向好态势谨慎,投机积极性明显降低,市场缺乏有效突破点,隆众认为,短线来看SBS供价持续挺价,但市场或将延续宽幅震荡格局,贸易利润或受到一定压缩,等待进一步明朗化因素指引。

查看详情 >

航天科技九院825厂聚焦原始创新 获得一次次从“0到1”重大突破

2021-03-12 15:40:04

当前,原始创新是引领航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年来,为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助力航天强国建设,航天科技(000901)集团九院825厂结合行业特点及自身定位,聚焦原始创新动力源,不断积极实践探索。 建设创新体系平台  825厂负责主抓科研工作的副总经理张利彬介绍说:“我们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下大力气,汇聚起推动企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力量。”  该厂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近3年来,该厂先后申请成立了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交流平台。2020年,该厂更是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引进3名博士后进站工作,进一步提升高端技术人才创新引领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825厂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所汇集人才、知识资源的辐射作用,先后与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及原创技术合作,在可靠性技术、检测试验技术、光电技术研究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共同实施技术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近年来,825厂大刀阔斧锐意创新,系列自主创新举措接踵出台。张利彬说:“工厂每年研发创新投入不低于全年收入的12%。”  该厂从立项、研制、成果及应用转化等不同维度设立了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各技术专业开展创新活动。为激励员工多出成果,该厂先后制定完善了《工厂研发工作管理办法》《工厂技术研发课题制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将员工获得的各级科技成果及发明专利、科技论文奖项与奖励、竞聘、晋级、技能评价等挂钩。近年来,该厂每年承担新品项目200余项。  为了切实推进原始创新取得实效,825厂专门成立了基础技术研究团队,就企业确定的技术方向或技术问题开展原始创新研究,从机理、方法、性能等多个维度实现从原理到技术、再到产品的转化,挖掘出商业价值。  创新与基础研究室副主任邵海丰及其团队,承担的研究项目大都是国内首创、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难啃骨头”。  “我们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思考、检索、重构方式找到破解难题的正确钥匙。”邵海丰说,“技术难度系数高,但厂领导充分信任和授权,工厂还简化了原始创新项目立项要求,优化原始创新项目的流程,建立允许失败、允许阶段撤销的机制,让我们在工作中干劲很足。”  在他们的努力下,该厂多项技术创新实现突破,并填补国内空白,还给企业带来每年几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打造人才队伍新高地  “企业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加快科技队伍建设,为自主创新注入了活力。”浙江省劳动模范、825厂研发部部长王志廷介绍说。  825厂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以技术方向设立专业带头人,营造术业有专攻、样样出专家的创新平台和环境;积极开展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完成任职资格标准建设;根据技术发展需求,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并将其列入企业专家库,为原始创新提供帮助;通过与高校开展项目合作,定向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并强化对电、光、控制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引进,为原始创新提供人才保证。  同时,825厂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建设,加大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不断提高薪酬待遇。该厂设立了28个技术发展方向,聘任了34名副主任设计师及以上职位人员。王志廷介绍:“2020年,工厂在科技人员中实行了岗位分红激励政策,为核心科技人员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标准,进一步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  825厂还选树、表彰和大力宣传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及团队,通过精神激励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目前,该厂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评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5人荣获集团公司“航天贡献奖”。  此外,该厂先后对90多个重点科研项目和近1200多名科技骨干人员实施奖励,将每一份科技创新成绩都转化为新的动力,激励广大员工在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创新实践初显成效  “我们不懈付出和努力就是为了获取这一次又一次‘从0到1’的重大原创突破。”带给张利彬自信的是企业自立自强所交出的高分创新答卷。  近年来,825厂连接器等主导专业创新技术稳步发展,突破自动插拔锁紧、随动分离机构设计技术,取得耐高温可重复使用技术、水下密封和耐腐蚀技术等50多项重点创新成果并加速应用转化,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十三五”以来,该厂共申请专利102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47%,新授权专利46件。  作为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元器件行业科技领军人才,张利彬率领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的两个项目分别荣获2020年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这些项目的关键核心技术均自主可控,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3年来,这两个项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1亿元。对于张利彬来说,他和他的研发团队将义不容辞地扛起企业原始创新的责任。(杨先磊)

查看详情 >

全国碳市场6月底前上线 将迎首批2225家电企 碳交易板块股价飘红 市场规模有望倍增

2021-03-12 15:37:46

本报记者 李凯旋 李未来 北京报道  碳交易市场建设落地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已经是呼之欲出。3月11日,官方公众号“湖北生态环境”发文表示,全国碳市场将在6月底前启动线上交易,落户湖北的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正在为2225家企业办理开户手续。  受到相关利好消息的拉动,碳交易成为了近期资本市场的主线,板块股价连续多日飘红,3日涨幅达到了10%。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究竟有哪些企业迎来机会,站在风口之上? 6月底前上线交易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其相关的一举一动更是时时刻刻受到了市场的关注。3月11日,官方公众号“湖北生态环境”发文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到了最关键的阶段,6月底前将启动线上交易。  在经过了3年时间的筹备之后,目前,落户湖北的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正在为2225家履约企业办理开户手续。注册登记系统类似于碳资产的“银行”和“仓库”,其承担了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业务,是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  据悉,2021年1月1日,中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启动,其将截至12月31日,并涉及到了发电行业的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首批开户的2225家企业均为电企,后续或将还纳入钢铁等其他行业企业。  复盘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2011年,湖北、北京、上海七地获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年,湖北碳交易市场启动。最终,2017年,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在湖北落户。 碳交易板块股价多日飘红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自开始试点之后,湖北的碳市场已经纳入了373家控排企业,其全部为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涉及到了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6个行业。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公开介绍,湖北碳市场纳入的企业既是创造价值的大户,也是产生排放的大户。  数据显示,纳入到碳市场70%的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实现了下降。截至2021年2月初,湖北碳市场配额交易总量35560.69万吨,交易总额83.45亿元,其不仅助力碳排放值出现了下降,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较为成熟完善,其给予成员国一定的碳排放配额,之后逐年降低排放配额,从而达到对碳排放的控制。碳交易市场的逻辑也延续这一路线,企业剩余的配额可以通过碳交易所出售给碳排放超额的企业。在这一模式下,实现了减排目标的企业或将能拥有更高的利润。  近日,A股市场走势动荡,涨跌互现。但几乎无可非议,碳交易已经连续多日是市场的主线。截至发稿,碳交易板块的股价3日涨幅达到了10.57%。3月11日上午收盘,碳交易板块54家企业股价上涨,包括德固特(300950)、双良节能(600481)、协鑫能科(002015)等内的4只股票涨幅超过了10%。 千亿元市场规模  碳K线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深圳、北京、广东等8地碳交易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有着较大的差异。整体来看,广东、上海、天津的碳交易量较高。至于成交价,上海最高,为42元/吨,北京、天津等地的成交价则维持在30元/吨左右,福建的成交价则低至8.19元/吨左右。  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由于没有统一的交易市场,各地成交量和成交价差距较大。而在市场统一之后,头部企业的议价能力将会有所提升。  碳交易的市场究竟有多大?天风证券(601162)发布的研报显示,在全国性统一的市场落地之后,碳交易规模有望进入倍增阶段。  未来,市场还会纳入电解铝等其他行业。国融证券的研报显示,预计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若考虑到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其规模或将达到60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碳交易除了利好包括协鑫能科、开尔新材(300234)等在内的多家之间展开碳交易业务的公司之外,其还利好了间接持股区域试点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例如,尽管金融街并未直接开展碳交易业务,但其持有北京绿色交易所19.98%的股权,近日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有媒体报道显示,即将于6月底前上线交易的全国碳交易市场,股权由此前试点的区域碳交易所分别持有。而湖北、上海因分别牵头承建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持股比例略高,剩余的股权将平均分配给其他区域试点交易所。因此,近日,金融街的股价也同步出现了上涨,周涨幅达到了12%。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详情 >

北京环球度假区汽车充电站已具备投运条件 可为车主自动节约成本

2021-03-12 15:35:04

新京报快讯(记者黄哲程)备受关注的北京环球度假区预计将于今年5月正式开园,记者今日(3月12日)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获悉,由该公司建设的北京环球度假区901根电动汽车充电桩已具备投运条件,将在环球度假区开放后为游客提供汽车充电服务。  据介绍,北京环球度假区停车楼共安装了475个交流有序充电桩,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集中式智慧有序充电站,可以在满足车主充电需求的前提下,智能选择电价更优惠的时段进行充电,降低车主充电成本。  近日,北京环球度假区停车楼内,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对充电站进行调试。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供图 国内最大规模集中式智慧充电站落地北京环球度假区  北京市通州区此前公布消息,北京环球度假区预计将于今年5月正式开园。国网北京电力通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史江凌介绍,为满足游客绿色出行需求,国网北京电力在北京环球度假区共建设了901个充电桩,覆盖停车楼、北京环球城市大道、后勤保障区等5个区域。包括861个新型交流有序充电桩、37个直流充电桩,以及3个专门满足新能源旅游大巴快速补电需求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其中,北京环球度假区停车楼共计安装了475个交流有序充电桩,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集中式智慧有序充电站。  “所谓‘智慧有序’,是指充电桩可以利用智慧车联网平台设定功率输出控制策略,通过功率控制引导车主错峰充电,在满足车主充电需求前提下,为车主智能选择电价更加优惠的时段进行充电,降低车主充电成本。”史江凌说。  史江凌介绍,未来国网北京电力将以北京环球度假区为试点,探索新型“供电+能效服务”商业模式,推进区域及周边高弹性数字电网建设,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同时,利用能源大数据开展充电数据分析挖掘,聚焦充电热点区域布局,加速北京城市副中心充电网络建设。 北京市各类充电桩已达23万根  记者从北京市城管委加油(气、电)站综合管理处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累计推广电动汽车40余万辆,建成了23万根各类充电桩,其中公用领域的充电桩有4.8万根。  国网北京电力营销部副主任陈海洋介绍,“十三五”时期,国网北京电力累计建成各类充电站1664座、充电桩20764个,“已经建成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城际全贯通、城乡全覆盖、服务全天候’的智能充电网络”。  “十三五”期间,国网北京电力在10条高速公路、23个服务区建设了100个直流充电桩,满足电动汽车车主远距离出行需求。同时,国网北京电力在公共停车场、机场、火车站、旅游景区等地建设了公用充电桩1.8万个。“北京市16个行政区充电网络实现了全覆盖,我们还开展了电动公交、出租、物流等专用车充电站建设,为电动专用车绿色出行提供保障。”陈海洋说。  陈海洋介绍,“十四五”期间,国网北京电力将围绕北京城市中心区、物流基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居民区及周边、偏远乡村等重点区域,加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  2021年,国网北京电力将在北京市规划建设303个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提升充电服务保障能力。预计到2021年底,国网北京电力年充电服务能力将超过850万车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新京报记者黄哲程 编辑刘梦婕校对卢茜

查看详情 >

选举制度改革会让香港失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吗?国务院港澳办回应

2021-03-12 15:31:41

新京报快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3月12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晓明、副主任邓中华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勇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有些经济界人士担心,由于选举制度的改革,香港会失去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外资企业会从香港逃到境外,中方对此有何看法?  张晓明表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和你、和在座的记者朋友们一起回忆几个往事。1983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正胶着的时候,英方为了达到“以主权换治权”的目的,不惜打“经济牌”向中方施压,突然对外界散布“谈判破裂、香港前途不明“这样的一些消息,引发9月24日这一天香港港币大跌、银行挤提,市民纷纷抢购日用品,香港似乎末日来临的样子,史称“黑色星期六”事件。1995年香港回归前夕,美国《财富》杂志以”香港已死“作为封面标题,预言香港回归之后不可能保持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到了去年,香港国安法颁布之后,美国《大西洋月刊》又刊登了题为“香港的终结”的文章。这似乎成为了一个规律,每到一些重要的敏感时间节点或者重大事件的时候,西方国家某些人就会更加起劲地”唱衰“香港,散布各种危言耸听的”预测“,但是事实总是令他们大跌眼镜。  你刚才讲到外国投资者对香港信心的问题。我的观察是,香港国安法出台以后,外国投资者包括香港本地的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我简单举几个数字,去年流入香港的资金额达到500亿美元,香港银行体系结余更屡创历史新高,港股IPO(首次公开招募)集资额位居世界第二。股市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衡量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指标,今年1月港股市值突破50万亿港元的历史记录。连香港的美国商会发表的调查报告也表示,今年1月和去年8月的情况相比,企业对香港营商环境持乐观态度的比例大幅上升。  这里我还要指出一点,香港特殊的经济地位,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特别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法律制度完备、专业人才齐全、香港市场高度自由开放,以及语言方面的优势等。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中国内地持续快速发展给香港经济发展带来的动力。这样的优势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也是难以复制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和选举制度完善这两大举措相继出台后,香港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营商环境都会进一步改善,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会进一步稳固。 编辑许腾飞来源:国新办网站

查看详情 >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2021008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