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强

2022-10-25 09:30:24

● 本报记者 周璐璐 日前,华尔街投行陆续披露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华尔街大型投行第三季度净利润普遍下滑,投行业务营收明显受挫。 业内人士称,华尔街投行暗淡财报季背后,两大因素值得注意:一方面,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强,使得华尔街各大投行预留数亿美元坏账拨备,以应对可能的信用受损,拖累净利润表现;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美股IPO规模骤降,拖累投行业务营收大幅下跌,影响净利润表现。 大型投行净利同比下跌 目前,美股第三季度财报进入披露高峰期,华尔街各大投行陆续披露最新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华尔街大型投行第三季度净利润普遍下滑,投行业务营收明显受挫。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高盛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43%,为华尔街大型投行中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较为明显的一家。摩根士丹利、富国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均下滑约30%,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25%、17%,美国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8%。 从营收情况看,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富国银行均在第三季度实现营收正增长,增长幅度在4%至10%之间;高盛、摩根士丹利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出现下滑,下滑幅度均在12%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华尔街大型投行第三季度投行业务营收锐减。财报数据显示,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投行业务营收在第三季度同比均下滑超50%,摩根大通、美国银行投行业务营收在第三季度同比均下滑超40%。 两大因素拖累业绩 业内人士称,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强以及美股IPO规模骤降两大因素拖累华尔街投行业绩表现。 一方面,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强,使得华尔街各大投行预留数亿美元坏账拨备,从而拖累净利润表现。财报数据显示,美国银行在第三季度的坏账拨备总额为8.98亿美元,高于第二季度的5.23亿美元;摩根大通在第三季度预留了8.08亿美元的坏账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的坏账拨备金额均增超3亿美元。 “如果美国失业率升至5%至6%,我们可能不得不在未来几个季度新增50亿美元至60亿美元的信贷损失准备金。”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说。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美股IPO市场规模骤降并持续低迷,投行业务营收随之骤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美股市场IPO家数为412家,而2021年全年的IPO家数达1759家;今年以来,美股市场IPO融资规模仅为206.02亿美元,而去年全年高达3197.65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戈曼表示,由于美联储大幅加息预期未减,美国经济增长前景仍不明朗,叠加地缘政治风险频出,金融市场持续震荡,投资者情绪低迷,预计投行业务前景或继续恶化。

查看详情 >

A股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2-10-25 09:30:24

本报记者 解旖媛 沪深两市融资融券标的迎来历史上第七次扩容。10月21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表示,为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健康长远发展,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其中,上交所将主板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数量由现有的800只扩大到1000只,深交所将注册制股票以外的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数量由现有800只扩大到1200只。 业内人士表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扩大,总体上有利于吸引增量资金,提升市场活力,提高相关股票的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将积极促进融资融券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满足投资者多样化投资需求。 标的证券结构持续优化 融资融券是重要的证券交易基础性制度。据了解,融资融券业务自2010年启动试点以来,总体运行平稳,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投资者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证券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不断提高。 此次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扩大后,上交所主板标的股票流通市值占沪市主板A股流通市值达到95%,实现对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沪市成分股的全覆盖,对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中沪市成分股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8%、86%。 此前,深交所已6次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创业板注册制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即可作为融资融券标的。本次标的股票范围扩大后,深市标的股票流通市值占深市全部A股股票流通市值的比例接近90%,实现对创业板指数成分股、沪深300指数中深市成分股的全覆盖,对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中深市成分股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7%、83%。 值得一提的是,深交所本次新增的400只股票中,流通市值在100亿元以下的股票数量占比超七成,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股票数量占比近六成,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市值股票覆盖面,增强了两融标的行业和市场代表性,有利于推动市场资源配置到国家重点支持领域。 沪深交易所表示,将继续促进融资融券业务稳健发展,引导证券公司做好风险管理。同时,希望投资者高度关注融资融券交易的杠杆特性及业务风险,树立理性投资观念,防范投资风险。 为A股市场带来多重利好 今年以来,受A股市场走势影响,两融余额震荡回落。今年年初,两融余额为1.81万亿元。随着行情调整,4月两融余额大幅下跌,4月底降至1.51万亿元。5月以来,随着A股回暖,两融余额上升,7月站上1.6万亿元,9月后再次回落。截至10月21日,两融余额1.55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2.41%。 此次两融标的扩容或有助于两融规模回升。华创证券表示,此次新增标的总市值为8.3万亿元,占比12.3%;年总成交量为26.1万亿元,占比18.8%。总规模提升较为明显,或将明显拉动两融规模增长。 “本次扩容标的以中小市值股票为主,进一步增强了两融标的的行业和市场代表性。”西部证券研报表示,考虑到中小市值标的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更高,假设开闸后新增两融规模与此前100亿元市值以下标的情况相似,则贡献的两融规模增量有望达到2447亿元,占当前两融余额比重或达到15.7%。 两融标的范围的扩大还有望促进交投活跃。招商证券表示,随着近年上市公司数量增加,沪深交易所优化两融覆盖范围,针对主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前上市的股票扩容。此外,扩围纳入更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上市公司股票,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两融标的扩容对A股走势的影响,招商证券研报表示,复盘过往6次扩容,指数涨跌不一。从此前两融标的扩容1个月之后沪深300和券商指数表现来看,有4次正收益,分别为2013年1月、2013年9月、2014年9月和2019年8月;两次负收益,分别为2011年11月和2016年12月。“原因是虽然扩容有利于吸引增量资金,提升交投活跃度,但市场涨跌趋势为政策、情绪和基本面共振结果。” 招商证券表示。 开源证券表示,两融标的扩容,直接利好券商两融业务规模扩容,两融占自有资产比重较大的券商或更加受益。同时,标的池扩容利好券商经纪、量化自营和衍生品等业务,有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

查看详情 >

美国“托人传话”,要恢复谈判?伊朗:不会单方面让步!拜登释放SPR,美民众不买账

2022-10-25 09:30:24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0月24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期美国一再就伊核协议发出自相矛盾的信息,他强调,美国不能以恐吓和挑衅的方式迫使伊朗做出单方面的让步。 卡纳尼说:“美方说谈判已经停止,那他们为什么要通过中间人传递信息,为恢复谈判做准备?美国人想回到(伊核)协议中,但又不想承担(伊核)协议的代价。” 卡纳尼表示,美国人不能以恐吓和挑衅的方式迫使伊朗作出单方面的让步,(达成协议的)路径是相互协商。伊朗致力于(重返)《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即伊核协议),前提是美国也致力于此。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卡纳尼再次否认了伊朗曾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用于俄乌冲突,更进一步否认了在克里米亚有伊朗人员指导俄军使用无人机的说法。卡纳尼说:“美国和欧洲本身以挑衅行为导致乌克兰战事爆发,现在他们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指责伊朗支持战事的一方。伊朗多次表示,我们不是乌克兰战事的当事方,我们也不是任何一方的武器提供国。” 拜登政府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抑制通胀,美民众:1500万桶不够用一天 随着11月美国中期选举日益临近,高通胀特别是高油价持续造成选民不满,拜登政府开始接连出手。 据路透社近日报道,拜登在本月20日宣布释放15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SPR)。他在讲话中承认高油价导致“美国家庭受苦”。同时,拜登将矛头对准美国能源企业,呼吁其增加产能。 但拜登的最新能源政策遭到众多议员抨击,民众似乎也并不买账。“油价不会因此下降”,有网民认为,拜登的表态是“100%的投票噱头”。也有美国民众表示,1500万桶石油甚至还不够美国人用一天。根据美国CNBC网站的报道,美国平均每天消耗大约2000万桶石油。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2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40年来最高通胀已高位运行数月难以形成拐点。这种情况下,通过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平抑物价难见效果。拜登政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实是以一种政治姿态在马上到来的中期选举中谋求政治利益。“拜登政府除了大幅加息外,已经没有其他更有效的办法来扭转通胀。”吕祥认为,拜登需要做出这样一个政治姿态来捞取民心。尽管作用不大,但是仍不愿放弃努力。 市场人士:原油大概率保持高位运行,交易难度加大 刚刚过去的一周,国际油价从高位回落,波动率有所收窄。在一度破位后,Brent原油再次站稳90美元/桶位置,短期盘面买盘依旧活跃。本周一,国际油价振荡上行,截至发稿,美油布油均由涨转跌。 “原油市场仍难以摆脱低库存且库存拐点暂不明朗的阶段,下半年高位运行的态势难有改观。在OPEC+协议产量短期内相对明朗的背景下,价格节奏主要关注宏观氛围带动的需求预期演化以及欧盟对俄海运原油制裁豁免期临近结束时俄油产量如何变化。”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李云旭表示。 基本面方面,据李云旭介绍,需求方面,衰退预期下宏观氛围仍然主导需求预期。近日IEA、EIA、OPEC均发布了月度报告,均对全球石油需求预期进行了大幅下调。IEA将2022与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分别下调10万桶/日与50万桶/日;EIA将2022与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分别上调2万桶/日与下调47万桶/日;OPEC将2022与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分别下调36万桶/日与71万桶/日。需求预期下调主要因近一个月来美联储加速加息的预期不断强化,美元再创新高,海外经济衰退预期再度发酵。目前看各机构对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能否达到2%已有明显分歧,但从近期海外油品消费、主要国家原油进口等微观角度看需求端并未形成实质性的预期偏差,后期关键仍在于宏观氛围主导的弱预期如何演化。 供应方面,最新公布的OPEC月报显示OPEC 9月原油产量增加14.6万桶/日至2976.7万桶/日,沙特9月原油产量增加8.2万桶/日至1099.1万桶/日,预计10月产量趋稳,11月开始明显下滑。根据月初OPEC+部长级会议决议,11月产量与8月实际产量相比,减产主要集中在沙特42.6万桶/日、阿联酋14.5万桶/日、科威特13.4万桶/日、伊拉克9.4万桶/日。上周沙特外交部强调减产决定“纯粹出于经济考虑”,是为维护石油市场供求平衡。沙特“完全拒绝”减产出于政治动机的说法,指出减产决定由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一致作出。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13日也发表声明,支持沙特方面的上述言论。美国方面继续表示将采取措施应对高油价及OPEC减产,但预计抛储、出口限制等措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区域价差上,对非美市场紧张的基本面格局难有实质改观。 中信建投(601066)期货能化首席分析师董丹丹告诉记者,从终端消费数据看,陆上交通全球小幅下滑为主。TomTom数据表明,欧洲和北美的交通水平较前一周分别下降3%和4%,中国的道路交通水平周度反弹。10月4日至10日期间,全球客运航空燃料隐含需求周环比增长0.5%。亚太地区领涨,需求周环比增长1.7%。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原油的交易难度加大,在10月5日OPEC+刚刚宣布大规模减产之际,Brent不应该再次跌破该组织的底线,即90美元/桶;另一方面,欧美加息和疫情因素带来需求端的利空,油价突破100美元/桶的难度较大。若亚洲地区防疫放宽,需求回暖,那么原油价格将有可能冲击110美元/桶。”

查看详情 >

欧洲天然气价格回落 它还不能“高枕无忧”

2022-10-25 09:30:24

[ 金融终端路孚特的数据显示,9月,美国近70%的LNG出口都流向了欧洲。 ] 能源危机背景下,欧洲天然气价格近来为何转跌?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1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峰会已在能源问题上“达成一项协议”,各国“强烈并一致认为”需共同行动实现三个目标:降低价格、保障供应安全以及继续减少需求。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同意欧盟委员会此前提出的多项紧急能源措施,包括联合采购天然气、对欧洲天然气基准价格实施限价机制、协调欧盟成员国能源供应等。此外,各方广泛支持对“用于发电用途的天然气实施价格限制”。 截至24日下午,素有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之称的TTF基准荷兰天然气11月期货价格报115欧元/兆瓦时,较8月350欧元/兆瓦时的高点下挫近67%。 在欧洲,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而煤炭是天然气重要的替代品。8月中下旬至今,此前一直上涨的欧洲煤炭价格亦同时下跌。截至目前,欧洲三港动力煤期货价格已较8月高点下挫近28%。 路孚特首席电力与碳分析师、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秦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气价、煤价不断下挫,其直接原因在于欧洲储气进展良好。欧盟于8月底提前完成储气目标,这也是欧洲天然气价格下降的起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可以‘高枕无忧’。未来,天气、法国核电修复、欧洲工业用能情况、欧盟可能出台的天然气限价政策,将左右欧洲能源市场走向。” 欧洲储气进展良好 6月底,欧盟理事会批准一项规定,要求成员国天然气库存今冬前至少达到其储气能力的80%,并在下个冬季前达到90%,且成员国之间可共享天然气。 8月28日,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数据显示,欧盟已存储了过冬所需的79.94%的天然气,储气量已接近完成此前设定的目标。截至10月22日,欧盟存储的过冬所需天然气的比例已升至93.43%。 在欧盟国家中,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较高。德国经济部数据显示,目前德国存储过冬所需的天然气比例已达95.14%。相比之下,2021年10月的比例仅为72%。“装满(天然气)的存储设施将在冬季为我们提供帮助,储存设施中的天然气足以维持两个月的寒冬。”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局长穆勒说道。 光大期货能源化工分析师杜冰沁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欧盟储气进展好过预期,其原因在于自去年四季度能源危机爆发后,欧洲开始大范围在全球采购液化天然气(LNG)。上半年包括日韩在内的亚洲买家对LNG的购买力度相对较弱,这使得欧洲买家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全球各地大量采购天然气以囤积库存。同时上半年俄罗斯对欧洲输气尚未完全中断,因此欧洲得以补充天然气库存。 截至目前,日韩基准液化天然气价格(JKM)12月期货价格报32.470美元/百万英热,低于TTF12月期货价格。而在去年10月~11月期间,JKM平均价格还比TTF平均价格高出5美元/百万英热。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5个月,美国大部分LNG都出口到欧盟和英国。 金融终端路孚特的数据显示,9月,美国近70%的LNG出口都流向了欧洲。 杜冰沁进一步表示,入秋以来欧洲大部分地区气温高于往年,叠加区域内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量有所提升,以及德国将保留3座核电站的运营直至明年4月,这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近期欧洲天然气的发电需求量。 央视新闻援引法媒报道,法国多个地方在面临10月底的“异常高温”,法国西南部不少地方的最高气温都接近或超过30摄氏度,法国东南部科西嘉岛的气温甚至超过32摄氏度。 智库E3G和Ember的一项研究显示,3~9月,新能源满足了欧盟24%的能源需求。在此期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增加量避免了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进口。 “不能高枕无忧” “不过,欧洲能源市场并不能‘高枕无忧’。”秦炎说道,“因为从12月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来看,该价格仍位于高位。如果天气急剧转冷,采暖需求将上升,届时欧洲气价将得到强有力的支撑。” 秦炎还表示,从需求端来看,工业需求的变化至关重要,“工业用气占欧盟整体用气比例较大,目前欧洲多个工业产业建产、停产,能否在短期内复产的可能性存疑,这将降低欧洲整体的用能需求。” 市场研究机构Rhodium Group的数据显示,工业消耗了欧盟天然气总供应量的约27%~28%。投行杰富瑞的分析师估计,近几个月来,欧洲近10%的粗钢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欧洲金属行业协会Eurometaux表示,欧盟所有的锌冶炼厂都不得不减产甚至完全停产,而原铝产量也有所减少。 从供应端来看,秦炎认为,重要的是关注核能的变化,“在法国等国,核能在发电端占有较重要地位。目前法国核电麻烦不断,恐将影响该国及欧洲整个能源市场的供应。” 由于核能发电量下降,法国现已从电力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据外媒报道,目前,法国56座核反应堆中,有26座因维护或冷管道腐蚀而离线。一位法国核能执行官表示,修复几座被腐蚀的反应堆时间要比预期更长,这将把重启时间推迟六周。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欧洲的高气价也是吸引全球各地LNG源源不断流入欧洲的主要原因,如若天然气价格继续下跌,那么欧洲在冬季是否能持续大量进口LNG以补充库存则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杜冰沁表示。 此外,她还称,欧盟峰会刚刚落幕,但该峰会未能就部分成员国极力推动的对所有进口天然气实施限价达成共识。本月,欧盟各方还将对天然气限价一事展开讨论,而如果对天然气进口实施限价,或将导致欧洲出现供应不足,并刺激天然气消费的情况,这或将推升欧洲天然气价格。

查看详情 >

欧美通胀“高热”难抑紧缩货币政策短时难转向

2022-10-24 09:30:24

通胀难抑,加息不止。随着美国、英国与欧元区9月通胀水平愈发走高,欧美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短时难以转向,加息预期强化则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激起涟漪。 10月初,市场曾押注美联储在9月ISM制造业数据大幅不及预期、英国财政刺激计划致股汇债“三杀”等不利情况下,美联储或最早于2023年5月起“转鸽”。但美国9月通胀数据出炉后,核心通胀数据强劲令美联储加息预期强化;近日欧元区与英国9月通胀数据则愈发印证了紧缩货币政策将得到持续的预想,并进一步令资本市场承压。 中金公司认为,海外央行集体加息将产生“紧缩共振”效应,可能增加“合成谬误”和“做得太过”的风险。所谓“合成谬误”就是说,各大央行只基于本国的通胀数据大幅加息,却忽略了各国同步加息所带来的乘数效应,后者可能导致全球总需求超预期回落,加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 此外,多个国际组织警告美联储等央行的持续加息动作将为全球经济蒙上阴影,其中发展中经济体压力尤甚。此外,多家机构还判断,美国经济在未来一年内发生衰退的概率达到100%。不过,即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多名美联储官员仍表示,只有在看到核心通胀见顶的有力证据时才会停止加息。 美股承压 当地时间10月20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线小幅下行。截至当日收盘,道琼斯指数报30333.59点,跌0.30%;标普500指数报3665.78点,跌0.80%;纳斯达克指数报10614.84点,跌0.61%。 受通胀高企、IPO不振等因素影响,华尔街多家大型金融机构三季度业绩放缓。10月18日,高盛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虽然业绩同比下滑明显,但仍超出市场预期。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高盛实现营收119.8亿美元,同比下降12%,超过市场预期的114.3亿美元;净利润30.69亿美元,同比下降43%。 除高盛外,富国银行期内净利润同比下降31%,摩根士丹利同比下降29%,花旗同比下降25%,摩根大通与美国银行也分别下降17%和8%。 10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美国9月CPI同比上涨8.2%,高于市场预期的8.1%,前值为8.3%;环比上涨0.4%,市场预期为0.2%,前值0.1%。通胀高企现状未改,美联储短时难停加息步伐。FedWatch数据显示,11月加息75bp(基点)的概率为96.3%、12月加息75bp的概率为71.5%;市场对年末美联储利率水平的预期,上升至4.5%-4.75%。 民生证券分析师周君芝表示,核心通胀增速的高企背后是美国消费的韧性,以及偏高的工资增速。美国通胀的主要矛盾从2021年的能源,切换至2022年的核心通胀。背后逻辑是通胀问题从供给端走向需求端,美国的“需求侧”通胀问题对应的是消费需求的强劲。截至9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连续3个月反弹。支撑消费的背后正是美国居民偏高的工资增速。美国劳动力市场因为老年人退休、长新冠(LongCovid)、以及廉价移民人口的减少等原因,存在比较严重的供需失衡,劳动力供给的缺口推升了整体的工资增速。 此前,市场曾押注美联储或迫于经济形势最早于2023年上半年“转鸽”,但美国9月核心通胀数据走高令市场期待破灭。多名美联储人士也公开表示,在通胀未出现明显好转迹象之前不会停止加息。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表示,通胀水平过高令其对于判断6个月后通胀水平信心不足。他表示,只有在看到核心通胀至少见顶的有力证据时才会停止加息。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也表示,除非能控制住通胀水平,否则美联储将很难实现就业水平最大化。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指出,鲍威尔此前在9月议息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实际透露了停止加息的条件:一是一段时间经济增长低于趋势性增长;二是劳动力市场出现疲软以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三是看到明确的证据表明通胀正在回落至2%。 其认为,美联储对于失业率的预测实质上是变相承认了美国经济衰退不可避免,美国或于明年上半年步入实质性衰退。基于美联储对于失业率的预测,预计萨姆规则衰退指标(三个月失业率均值与过去12个月低点的差值)会于明年上半年、最早或于一季度达到0.5%的水平。而自1970年以来,在该指标达到0.5%时往往经济衰退已经开始,因此美联储对于失业率上升的预测实质上表明了此轮加息美国无法避免经济衰退。其认为,美联储加息终点或为5%左右。 欧洲困局 当地时间10月19日,欧元区和英国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出炉。欧元区9月CPI终值同比上升9.9%,前值9.1%,预期10%;英国9月CPI同比上涨10.1%,前值9.9%,预期10%。 10月20日,入主唐宁街十号仅45天的英国首相特拉斯黯然宣布辞职。此前,英国政府一系列的政策令资本市场陷入混乱。 9月23日,英国政府出台大规模减税计划,包括削减个人所得税率,降低包括购房印花税、酒水税和国民保险等各种税率以及放宽对企业运营和高收入者监管等。当日,英国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英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单日上涨34bp,英镑兑美元大跌逼近平价,英国养老金管理机构出现抵押品不足的情况。 市场剧烈震荡后,英国政策出现U型反转。9月28日,英国央行宣布暂时推迟量化紧缩,并实施为期两周且无限量地增加长端国债的操作。10月14日,特拉斯任命前外交大臣亨特为新任财政大臣;10月17日,亨特宣布将取消政府今年9月宣布的大规模减税计划中“几乎所有”减税措施。10月20日,特拉斯宣布辞职。 财通证券分析师李美岑分析称,英国国债的快速跳升迫使英国养老金陷入了“危机循环”。长期国债价格暴跌导致养老金资产端快速缩水,为了满足保证金要求,养老基金开始分阶段抛售流动性最好的资产-英国长期国债。最终出现了“国债价格越跌,养老金越卖”的状况,即英国养老金陷入“国债利率飙升导致需补缴大量保证金——紧急抛售流动性资产——资产价格下跌——保证金压力进一步上升”的“危机循环”。增加长端国债政策公布后,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99%下降了100多个基点至3.94%,从而打破“危机循环”,暂时避免了养老金危机。 一边加息,一边放水,英国央行传递的货币政策信号愈发混乱。中金公司指出,购债压降利率“治标不治本”,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市场对于“财政主导”的担忧,只要英国财政大扩张方向不变,市场信心就难以修复。 中金公司认为,英国的遭遇折射出宏观政策应对“滞胀”时的两难境地,货币要“抗通胀”,财政要“稳增长”,两者相互矛盾。当下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抗通胀,对此要求实际利率上升,经济增速下降。财政政策因为担负照顾大众民生的重任,更希望实际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以此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在外生性供给冲击下,通胀高企,货币与财政的矛盾愈发突出,这便是英国“减税恐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而除英国外,这一问题也存在于美国与欧元区。 欧元区方面,情势同样不容乐观。数据显示,欧元区9月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分别为48.4和48.8,均低于荣枯线水平,环比分别降1.2和1.0个百分点。当前,欧洲在电力供给、交运及工农业生产方面受天然气短缺影响明显,高通胀、库存积压和需求预期减弱引致制造业低迷。此外,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创下纪录新低。9月欧元区19国的零售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8.4和-28.8,消费者信心指数创纪录新低,甚至低于次贷危机期间。 光银国际资本有限公司认为,欧洲央行已做好采取更激进货币紧缩政策的准备,来为飙升至数十年来高位的通胀降温。不过,由于欧元区的物价水平预计在2022年剩余时间和2023年初保持高位,这意味着流动性会进一步收紧,对经济活动的复苏构成阻力。欧洲的政策制定者预计将维持货币紧缩的政策立场,帮助通胀水平迅速降温,同时实施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对冲货币紧缩为经济复苏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经济软着陆,并进一步巩固经济复苏基础。其预计,欧元区经济将继续以较温和的速度增长,2022年及2023年的GDP增速将分别达到2.6%和1.0%。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2%,2023年的预测值则下调至2.7%,较7月预测值低0.2个百分点。IMF预计2023年全球将出现大范围的增长放缓,美国和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将继续处于停滞状态。

查看详情 >

山东:前三季度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突破5000亿元

2022-10-24 09:30:24

本报讯 记者温跃 赵小亮 通讯员祁文婷报道 记者日前从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了解到,2022年前三季度,山东省跨境人民币收支金额突破5000亿元,达5173.5亿元,同比增长2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跨境人民币收支占国际收支的比重为18.2%,较2021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收支2088.3亿元,同比增长4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9月末,山东省有60家银行的1644家分支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金额达5.1万亿元,涉及3.6万家市场主体,覆盖202个境外国家和地区。 2022年以来,人行济南分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秉承规范高效、优质创新的服务理念,努力寻求跨境人民币服务山东省涉外经济的契合点,抓功能、促效能,推动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在多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2022年以来,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对此,人行济南分行积极引导山东企业更加关注本币结算优势,及时与境外交易对手协商,增加人民币结算比例。前三季度,山东省跨境人民币货物贸易收支3306.8亿元,同比增长57.8%。 二是帮助企业拓展低成本融资渠道。为帮助涉外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人行济南分行通过组织银行、企业座谈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现场调研等形式了解企业业务需求,有效推动人民币跨境融资业务的开展。前三季度,山东省人民币跨境融资371.4亿元,从境外融入资金189.3亿元,同比增长30.3%。 三是帮助企业统筹配置境内外人民币资金、提高资金集约效率。自山东省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以来,人行济南分行积极开展政策宣传,通过业务培训、举办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签约仪式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省内跨国企业集团加强政策和业务辅导,帮助企业集团统筹配置境内外人民币资金、提高资金集约利用程度和管理效率。截至9月末,山东省共有83家企业集团通过备案,前三季度,有40家企业集团办理资金池结算业务,跨境人民币资金收支438.8亿元。

查看详情 >

六大行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银行业多项创新举措助力实体经济

2022-10-24 09:30:24

每经记者 黄宗彦 每经编辑 黄博文 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引下,各行各业都将拥抱绿色理念并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绿色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即银行、保险、券商为主体的金融机构通过专项信贷投放、增设专项投融资等手段,向传统产业或新兴战略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各行业甚至全社会顺利达成“双碳”目标。 与保险与券商相比,银行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尤其以国有六大行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其天生拥有的融资、资金投放以及风控能力无可替代。值得一提的是,在参与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的同时,银行业本身也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并将ESG理念穿插进公司战略规划中。 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统计发现,截至2022年10月20日,A股银行业上市公司共有42家,且均已发布2021年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引领全行业。 从内容上来看,绿色信贷是核心议题,截至2021年末,国有六大行绿色贷款余额约为8.68万亿元,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此外,助力实体经济也是银行业的重要课题,国有六大行均已制定并落地相关项目。 绿色贷款余额超8万亿 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核心主体之一,银行业的绿色信贷投放、绿色投融资是绿色金融体系中的主要措施。 工商银行(SH601398,股价4.35元,市值1.55万亿元)在ESG报告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印发了《关于印发2021年度行业投融资政策的通知》,并称将大力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前瞻推进投融资结构绿色调整。 具体来看,在绿色信贷方面,按照银保监会口径,工商银行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的绿色贷款余额2.48万亿元,较年初新增6349.02亿元;绿色债券方面,公司共发行境外绿色债券6笔,合计金额达130.6亿美元。并通过香港、新加坡、澳门、卢森堡、伦敦五家境外分行发行了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同时,公司积极开展绿色债券投资,为生态保护、清洁能源等生态文明建设关键领域提供绿色金融支持。 中国银行(SH601988,股价3.07元,市值9038亿元)在全国“六省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均设置了绿色专营机构,其中浙江省分行湖州市分行是首家总行级绿色金融试点分行,在各试验区大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试验区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中行方案。 比如,公司在湖州推出“碳惠贷”、“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贷款”、“绿色工厂星级贷”等产品,累计支持企业近百家;在衢州推出“碳账户”系列产品;在广州落地全国首笔风电行业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创新金融服务,并举办“中银产业链投贷债股直通车——绿色金融之碳中和债”推介会,带动珠海落地“粤港澳大湾区首批地方国有企业碳中和债”业务。 农业银行(SH601288,股价2.86元,市值1万亿元)的绿色金融重点放在了绿色信贷投放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两大方面。 首先是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农业银行浙江分行为衢州某氟化工先进制造集团授信3.93亿元,授信期限为5年,用于并购绿色环保企业完成绿色转型。截至2021年末,该笔授信已用2.5亿元。结果显示,得益于绿色技改项目的研发应用,该集团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在产能规模扩大的同时,污水排放总量同比下降。 其次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公司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生态修复贷、绿色交通贷、绿色建筑贷等多项绿色信贷产品。2021年11月18日,公司牵头承销的“远东宏信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据(可持续发展、债券通)”成功发行。本笔熊猫债为国内银行间市场首单可持续发展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污水处理、智能公交、新能源车采购、健康养老等项目。 尽管上述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已有一定规模,并保持逐年增长,但总的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当前银行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够丰富,主要以信贷投放和发行、承销债券为主,涉及消费、民生相关的产品或者绿色金融衍生品基本处于空白;并且,融资企业的绿色信息披露还未形成统一标准,可能会造成绿色信贷资金流向非绿色项目之中。 布局“三高一新”助力实体 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就像鱼和水,二者互依互存,相互共生。换言之,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工商银行的ESG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实施“三新一高”公司信贷新布局。“三新一高”包含:新制造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制造业动能培育)、新基础产业(公共设施、交通运输、能源、水利、建筑、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新服务(医疗、教育、文化、旅游、养老、体育等行业及商贸物流、供应链运营、信息服务与互联网龙头企业、住房租赁、保障房建设等),以及高技术客群(科创企业,即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重点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等重点项目)。 交通银行(SH601328,股价4.59元,市值3409亿元)表示,公司将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业务转型发展有机结合,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优化业务结构,增强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关系国计民生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供给“总量增、结构优、费率降”。2021年,公司省直分行考核体系中服务实体类考核权重提升4个百分点至19%,考核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绿色信贷、制造业、战略新兴、贸易融资等业务贷款或客户情况,引导分行优化信贷业务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双循环”的能力 招商银行(SH600036,股价29.58元,市值7460亿元)认为,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兴国之基。公司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指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助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公司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全力支持公共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发布或优化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等综合服务方案,制定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定价政策,给予交通、科技等基础设施项目优惠。同时,发布铁路行业授信审查指引、高速公路贷款审批理念等,优化大型省级高速公路集团授信申报流程和统一授信方案,制定高速公路集团授信申报和总量核定指导意见,统一风险偏好,提升审批质效。 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公司发布《5G通信行业专业化经营解决方案》《城市交通轨道行业专业化经营解决方案》等7个行业解决方案,从行业认知、专业服务和产品创新等角度深化支持力度。 可以看出,在六大行的示范和引领下,银行业对“稳增长”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新兴战略产业的服务还存在一些短板。 比如,创新型企业的估值和风险评价体系还不完善,这就导致银行信贷准入标准与科创企业的定位和需求难以匹配,相关企业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因此,银行自身也需保持创新,推出更多符合新兴产业的金融产品。在产品形式上不局限于投放信贷、债券融资等传统手段,还可以发起设立产业基金,与外部机构合作,用多元化的手段提高服务效率。

查看详情 >

激进加息预期降低 美股这次反弹能走多远?

2022-10-24 09:30:24

三大股指上周五暴涨2%,这是美股9月美联储决议以来第四次出现日内大幅上涨的行情。与之前类似,引发市场波动的直接导火索依然是美联储的政策预期,因通胀担忧不断推高的加息前景在11月会议的缄默期前被及时打压,增长疲软的风险令美联储可能考虑放慢政策收紧的步伐。然而随着权重科技股即将陆续披露财报,引发波动的风险似乎并未远去。 美联储“踩刹车”? 在美联储进入决议会议的缄默期前,外界希望从官员的讲话中寻找更多未来的政策线索。由于通胀依然居高不下,上周前半段联储的最新表态以强硬为主,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表示,希望将政策利率提高到一个水平,能够对通胀施加有意义的下行压力。他认为,如果通胀数据不配合,美联储可能会被迫提高利率到5%。鸽派委员、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Neel Kashkari)意外发表鹰派言论,认为美联储可能需要将利率上调至4.75%以上,才能实现抑制通胀的目标。 受此影响美债一路飙升,抛售潮令市场几乎进入“投降”的状态。与利率挂钩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4.6%,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最高触及4.3%。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周期顶端或达到5.02%,对衰退的担忧加剧了风险资产的波动。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认为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作为重要前瞻指标,2/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转程度已经超过了此前的衰退期。9月会议纪要也显示,美联储在恢复价格稳定的同时付出一定代价。虽然下月美联储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几无悬念,但12月继续激进政策对于脆弱的经济而言无疑是打击。 转折点意外出现在上周五盘中,有外媒报道称,美联储官员对12月加息的规模持开放态度。加息预期随即迅速退潮,12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已经回落到50%以下,终点利率也下降了近15个基点。 多位美联储官员随后的表态也强化了这篇报道的可信度。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Mary Daly)表示,政策制定者需要开始讨论减慢他们的加息速度,这样做应该避免使经济陷入“非受迫性低迷”。事实上,包括美联储副主席布莱纳德在内的多位官员曾作出过类似暗示,但9月CPI超预期令美联储面临压力,即将公布的美国消费者支出物价指数(PCE)预计也将显示物价依然高涨的局面。 不过对于美联储而言,经济放缓的压力已经不容忽视。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经济状况褐皮书则称,企业对于经济前景越发悲观。此外,咨商会前瞻指标9月环比下降0.4%。富国银行统计显示,以近六个月平均月率-0.5%看,这与美国经济衰退几乎可以画上等号。 施瓦茨告诉记者,美国经济继续在持续高通胀、利率上升、供应链问题加剧和消费者情绪低落的情况下运行。但经济放缓的压力随着利率上升愈加明显,企业限制招聘的消息暗示着劳动力市场正受到影响。施瓦茨预计,美联储的意图是为12月预期降温,届时决策依然取决于数据,并未提前确认。他认为明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将出现温和衰退,加息周期可能随之结束。 财报季到来 除了美联储政策预期外,上周推动美股上涨的也离不开企业整体良好的财报表现。根据FactSet的报告,标普500指数中约20%的公司公布了第三季度的业绩,72%的企业盈利好于预期。统计显示,分析师将标普500指数公司的盈利预期从2.8%上调至3.1%。 强劲的财报也吸引了抄底资金的回流。根据财经数据提供商Refinitiv Lipper的统计,在截至10月19日的一周内,美股基金录得45.7亿美元净流入,这也是近四周来的首次。按行业划分,科技板块和金融板块分别获得了7.69亿美元和5.95亿美元的资金买入,这与奈飞、高盛等业绩亮眼有直接关系。 City Index 高级金融市场分析师辛科塔(Fiona Cincotta)在一份报告中分析了投资者乐观的部分原因:“企业盈利正在抢占先机,掩盖了对衰退的担忧。反过来,对经济前景的顾虑令市场把盈利的门槛设定得很低,这也提高了超越预期的可能性。” 伴随着上周五的反弹,衡量美股波动性的芝商所CBOE恐慌指数VIX时隔两周重新回到30以下。衍生品市场上,资金做多热情有所点燃。根据嘉信理财汇总的交易数据,过去一周看涨期权未平仓量环比增加5.0%,看跌期权未平仓量1.8%,显示出随着波动性高位运行,资金开始博弈股指进一步向上的空间。 考虑到美股之前数次反弹回落,对短期行情前景持谨慎观点的不在少数。Ameriprise Financial首席市场策略师萨里梅尼(Anthony Saglimene)表示,经历了过去一周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疯狂走势。他担心,这一次强劲反弹也可能是对“美联储可能暂停”加息的假设的过度反应。Fundstrat的技术策略师牛顿(Mark Newton)则认为,近期的市场力量还不足以打破美股已经形成的下跌趋势,美债收益率未来可能会卷土重来。“总体而言,(标准普尔500指数)超过月初峰值3825点的能力将是重要的第一步,这将有助于增强对反弹的信心。指数在正式触底前,依然会面临更多波动性的冲击。”他说。 未来一周美股将迎来财报密集发布期,将有超过160家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布业绩。值得一提的是,包括苹果、亚马逊、微软、Meta、谷歌在内的科技巨头名列其中,这些公司占标普500指数权重的20%,占纳指的权重超过1/3。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期这些公司传出了不少利空消息,比如苹果削减了iPhone产量预期,微软传出裁员消息,谷歌、亚马逊和Meta多部门冻结了招聘。上周Snap因广告业务收入骤降业绩不佳给互联网行业敲响了警钟,市场将密切关注通胀和经济放缓对谷歌、Meta广告投放的影响,任何一家科技巨头业绩“爆雷”都可能加剧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进而引发新一轮抛售潮和市场动荡。

查看详情 >

首套房贷利率 奔向“3”时代

2022-10-24 09:30:24

[ 除了二线城市,部分三四线城市也早已行动起来,其中广东清远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已经触及3.7%的低点。 ] 房贷利率的走势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心。据贝壳研究院最新统计,在9月末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推动下,截至上周三全国已经至少有10个大中城市房贷利率降至4%以下,其他符合条件的三四线城市也不断跟进调整。 在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看来,因为政策限定在2022年底前,调整窗口期集中在今年四季度,预计接下来会有更多城市跟进,传导效应可能会加强。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也分析,当前还有多个符合阶段性定向降息政策的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在4.1%及以上,后期仍有回调空间。 虽然10月最新公布的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保持稳定,不过东方金诚宏观分析师王青预测,推动楼市在年底前后企稳回暖是未来一段时间稳增长、控风险的一个重要发力点,接下来监管进一步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甚至适时下调二套房贷利率下限等都值得期待。 10余城房贷利率跌破4% “这是我从业十年来最低的一次(利率)。”10月23日,一位大连地产中介人士对客户表示,当地首套房贷利率最近几天刚刚从4.15%下调至3.95%,已经十分优惠。 此前9月底,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对于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所谓“符合条件”,即2022年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这些城市政府可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和调控要求,自主决定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央行、银保监会派出机构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配合实施。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6月~8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情况,共有23个城市符合这一政策,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其中就包括大连。 事实上,在大连之前就有多个符合条件的大中城市对首套房贷利率作出调整。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截至10月19日,已经有石家庄、贵阳、天津、武汉、宜昌等10城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以下。 分城市来看,二线城市中昆明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95%,武汉、天津和贵阳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9%,石家庄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8%。利率变化方面,本月石家庄、兰州首套房贷主流利率下调幅度最大,达到30BP。 而除了二线城市,部分三四线城市也早已行动起来,其中广东清远、湛江等地在国庆节前就已火速作出调整,清远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已经触及3.7%的低点。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7日,在阶段性调整新政出台后下调首套房贷利率或取消利率下限的城市还包括济宁、阳江、江门、云浮、阜阳、襄阳等。 贝壳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综合调整信息后目前一线城市房贷利率最高,首套平均为4.60%,二套平均为5.13%,与上月持平。二线城市首套利率最低,平均为4.08%,三四线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平均为4.11%。三四线城市也是房贷利率同比降幅最大的城市线,首二套利率同比降幅分别为169BP和116BP。以首套房100万商业贷款本金、30年期等额本息还款计算,平均每月可减少月供约1000元,利息总额减少约37万元。 除了让购房者切实节约成本的利率调整,各地银行房贷放款速度也明显加快且趋于稳定。贝壳研究院监测显示,10月银行放款周期平均为26天,与上月基本持平。其中一线城市平均放款周期为30天,二线城市平均放款周期均为24天,三线城市平均放款周期为26天。 二套房利率会降吗? 考虑到今年5月央行、银保监会宣布下调新发放首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下限由不低于相应期限LPR调整为LPR-20BP,这已经是年内中央层面第二次调整房贷利率下限。加上年内5年期以上LPR累计3次下调35个基点,居民购房负担已经大大减轻。 虽然央行10月20日公布的新一期5年期以上LPR维持在4.3%,但市场对于接下来房贷利率继续下行的预期并没有降温。从各机构统计的楼市成交数据来看,新房和二手房普遍有边际回暖迹象,但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明显优于三四线城市,后者去化压力依然存在,居民消费信心尚未完全恢复。 在既有政策下,四季度被机构普遍寄予厚望。陈文静认为,因为此轮阶段性调整政策限定在2022年底前,四季度将是主要政策窗口期,预计接下来会有更多城市结合自身情况调整首套房商贷利率,产生引导效应,带动整体市场预期恢复。 不过她同时指出,考虑到一线城市市场表现整体好于全国,一线城市作为市场及政策的风向标,政策出台更加谨慎,房地产政策优化力度相对有限。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一线城市房贷利率同比降幅最小,首二套利率同比降幅仅为60BP和52BP。 从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也可以看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仍缺少动力。有分析认为,10月LPR报价基础MLF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商业银行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等也会增加LPR报价下调加点的动力。即使短期内 5年期LPR报价保持不动,王青认为,推动楼市在年底前后企稳回暖是未来一段时间稳增长、控风险的一个重要发力点,接下来监管也可以通过进一步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甚至适时下调二套房贷利率下限等方式,引导四季度居民房贷利率持续下行。 刘丽杰也建议,在改善性需求对市场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政策上也要关注降低“卖一买一”“卖旧买新”的贷款利率,这是符合多数城市住房消费实际的必要举措,未来不排除会进一步结构性放宽二套房贷款利率政策的可能。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10月全国首套房主流利率平均为4.12%,环比下行3BP,但二套利率与上月持平,平均为4.91%。不过,二者较去年最高点已经分别回落162BP和109BP。

查看详情 >

德国能否安然“越冬”

2022-10-24 09:30:24

[ 目前,欧洲天然气库容率已突破92%,而德国的储气水平更是超过了95%,提前达成了储气目标。正常情况下,这些储量足以满足德国三个月以上的消耗。 ] 在德国作出重大让步后,欧盟于10月21日就应对能源危机方案达成一致,同意推进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联合购买天然气,设置天然气价格上限等,以应对能源危机。而就在一天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议会上表示,德国已经摆脱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并正在努力降低能源价格。那么,德国是否真如朔尔茨所说,已经摆脱了依赖,并能安然度过今冬呢? 能源供应多元化特征显著 随着“北溪”管道被破坏,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提前终结,德国也被迫与廉价能源正式道别。尽管失去了价低量足的俄气,但德国正通过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以应对危机。 目前,德国主要通过挪威和荷兰获得管道天然气,但这些并不能满足其国内需求,德国必须更多地从美国、卡塔尔、中国等进口液化天然气。由于德国境内还没有液化气接收终端,这些气必须通过比利时和荷兰的终端进入欧洲管网,然后再输送到德国。目前,德国境内的终端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首批两座浮动天然气接收站预计将于年底投入使用,以提供全德15%的天然气。等所有终端投入运营后,将满足德国三分之一的天然气需求。 目前,欧洲天然气库容率已突破92%,而德国的储气水平更是超过了95%,提前达成了储气目标。正常情况下,这些储量足以满足德国三个月以上的消耗。 此外,为了减少天然气发电消耗,德国7月立法允许燃煤或燃油的发电厂再次运行至2024年,由此将增加10吉瓦的容量。近日,德国又决定将当前仅存的三座核电站延长运营至明年4月,以应对冬季电力短缺的风险。但是必须注意,这仅仅是在过渡建设期内应对不时之需的备用方案,德国2023年废核、2030年弃煤的计划目前依然有效。 欧盟范围内的天然气互助也是帮助成员国避免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早在2018年,欧盟就通过了安全供应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依赖于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协议。虽然目前只有丹麦和奥地利两国与德国签订了“团结互助协议”,但在欧盟推动下,将采用标准协议来规范两国尚未签订双边协议的情况,由此,在规定范围内提供互助将成为未来的强制性义务,这无疑将有助于各国在紧急情况下渡过难关。 长期而言,能源转型的提速依然被视为解决廉价、独立、安全和环保的能源供应的有效途径。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比增长14%,其中风能和光伏的增长都超过了20%。而7月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等一揽子能源法案的通过无疑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发展。与2021年的旧法案相比,新法案要求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比例由65%提高到80%,“发电碳中和”实现计划在2035年基本完成。此外,新法案还对装机目标、政策优惠、融资成本、税收减免、政府审批程序简化等多个方面做了规定,比如要求每个州都必须分配2%的土地用于风电装机。 能源需求将低于以往 欧盟各成员国于7月达成协议,在8月至明年3月底期间自愿将天然气消耗量减少至过去五年平均水平的85%。根据这项协议,欧盟要求公共场所的暖气温度不得超过19摄氏度。德国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其他规定,如关闭入口、走廊和门厅的供暖,并视情况关闭建筑外立面的夜间照明等。 节能的结果表明:德国8月份的天然气消耗量同比减少了28%,整个上半年在去年较低的基数上依然下降了近15%,同期的总能耗则下降了3.5%,当然,其中价格杠杆的作用也功不可没。 目前,欧洲的秋天尚较温和。根据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的最新预测,由于拉尼娜现象,今年冬季欧洲的总体气温或将高于往年。 可以判断,即使供应有些吃紧,但鉴于目前德国很高的储气水平以及液化天然气的不断补充,家庭的供应保障应该问题不大,冬季需求没有超预期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德国百姓将有望平稳地度过今冬。 能源密集型产业或受限 但对于化工、钢铁、玻璃、化肥等能源密集型产业来说,日子将比较艰难,有可能被迫减少或停止用气。以天然气消耗大户巴斯夫公司为例,该公司第三季度的税后利润下降了25%,预计全年的息税前利润(EBIT,不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将下降7~12个百分点。 根据德国评级机构Scope的研究,今明两年德国能源密集型行业总附加值损失约为156亿欧元,但联邦各州的影响有所不同。能源密集型行业集中的莱茵兰-普法尔茨(-10%)和萨克森-安哈尔特(-7%)受到的影响尤为巨大。而北威州(-0.7%)、巴伐利亚州(-0.3%)和巴符州(-0.4%)遭受的损失则相对较小。 为减轻企业负担,德国计划从明年起对工业天然气用户执行上限价格,连续16个月对上一年消费量的70%执行最高每千瓦时7欧分的优惠价格。 能源稳价措施多管齐下 高昂的能源价格给家庭也带来了较大的负担。虽然天然气近两个月来的降幅很大,目前每千瓦时的新客价依然是一年前的2.5倍,长期合同的平均价格涨幅则约为50%,这意味着对于一个每年用气两万千瓦时的普通家庭来说,每月平均需额外承担80欧元的费用。目前德国平均电价约53欧分,大大超过2020年的32欧分,以年均消耗4000度的家庭为例,每月的额外支出为70欧元。按照德国家庭每月的平均税后收入3700欧元估算,能源开支的增加约占总收入的5%。 为了降低居民的负担,德国今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7月,电价中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降低到3.7欧分,该费用将从2023年起永久取消;由于天然气价格飙涨,德国曾计划引入了每千瓦时2.4欧分的天然气附加费,以拯救不堪重负的天然气进口商,但这项决定最终在一片反对声中被收回了;从10月份开始,天然气的增值税率从19%降低至7%,这将使一个年用气两万千瓦时的家庭每年减少400欧元的开支;德国政府还计划于12月根据用户9月的账单支付一次性天然气补贴,这预计将为家庭和中小企业减负8%。 此外,天然气价格上限也是特殊时期的有效管制措施。为此,欧盟内部争论了很长一段时间。包括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在内的15个欧盟国家支持天然气价格上限,而德国、荷兰等一些国家认为,此举可能导致供应商离开欧洲市场,影响供应安全,而且可能会降低人们的节能意愿。 经过漫长的讨论,欧盟终于在10月21日凌晨就价格上限达成了一致。目前看来,德国政府很有可能于明年1月就开始实施限价方案,即根据上一年的消费量的80%执行最高每千瓦时12欧分的优惠价格。根据德国消费者门户网站Verivox估算,此举将使家庭的天然气成本降低41%。 欧盟遏制天然气价格的措施还包括:要求成员国减少天然气消费;强制成员国共同购买天然气,要求每次采购量最少占其库存储存量的15%等,这些措施无疑都有利于降低市场价格。 与天然气价格上限类似,德国政府还计划推出“电价刹车”机制,消费者将获得一个价格优惠的基本配额,对于超额的消费将适用市场电价。 电力和天然气限价所需要的补贴资金囊括在一个总额为2000亿欧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中,该计划还涵盖了对企业,尤其是能源进口商援助,并于21日获德国联邦议会批准。 鉴于能源危机造成的通胀已经影响到众多民生领域,德国政府于9月初启动了总金额达650亿欧元的第三轮纾困计划,包括提高低保标准、退休职工补贴、大学生补贴、儿童补贴,扩大住房补助,提供第二次额外供暖补贴,引入优惠公交月票,上调企业免税额,增加居家办公补贴等19项。 不可否认,在高通胀和地缘政治阴影的双重压力下,欧洲政坛震荡正在加剧,经济衰退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多管齐下的稳价措施在这个多事之秋切实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部分负担,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 正如能源价格之前的迅猛上升,其下跌的势头或许也会令人大跌眼镜。随着经济的下行,世界经济对能源的实际需求并不如大家预期的那么高。如今荷兰天然气期货的11月合约价格较8月的峰值已降低了60%。 不过即便能源价格进一步走低,由食品、劳动力等因素引发的通胀也不会很快消失。从长期来看,若能源价格能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反而能促进节能减排,倒逼欧盟推动能源转型,从而全面摆脱能源依赖。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

查看详情 >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2021008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