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交易“美联储暂停” 人民币暴拉千余点

2022-10-27 09:30:23

[ 10月26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16:30收盘报7.1825,较上一交易日涨1260个基点。 ] 近一周以来,全球投资者突然交易起了“美联储暂停”(Fed Pause),即赌美联储年底或放缓加息速度甚至暂缓加息,美元指数持续回落,美股连涨三日。 在外部环境的助力下,此前急跌的人民币在10月26日暴力拉升千余点。当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16:30收盘报7.1825,较上一交易日涨1260个基点(BP),夜盘更最高涨至7.1610。离岸人民币最高涨至7.1823,较上一交易日涨超1300BP,截至18:50报7.1979。 “今天的升值幅度已经接近2015年‘8·11汇改’时人民币单日下跌的幅度,这跟美元走弱、欧元助攻,以及中国央行释放的稳定信号等都有关。”某股份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目前美元指数已经跌破50天均线,能否再度站上这一支撑至关重要。此外,下周四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也将是关键。 “美联储暂停”交易兴起 上周五开始,上述市场格局就已经逐渐形成,这是因为“美联储传声筒”《华尔街日报》首席经济记者Nick Timiraos刊文称,美联储将再次加息75BP,但可能在12月会议上开始讨论将加息幅度降低至50BP。 该消息影响了市场走向,当日美元指数和美国国债收益率走势快速反转。美元指数自高点的114附近日内回落至112.94附近,26日则进一步跌至110左右。 “美联储‘泄露’的消息会是压垮美元和国债收益率的最后一根稻草吗?市场反应大概率要等到11月2日美联储会议后才能见分晓,交易者会持续观望。”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佩里(Joe Perry)告诉记者。 标普500指数在近几个交易日持续反弹,从此前的3500点附近飙升至周二收盘的3800点之上。“200周均线附近自动触发买盘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某外资投行主经纪业务交易员此前对记者表示。毕竟今年以来截至这波反弹前,标普500跌幅近25%,仅9月跌幅就近10%,从4800点上方一路回撤,最低下探至3560点。 此前投资者普遍非常审慎,导致现金仓位很高,因为市场预计高通胀将具有很强的黏性,尤其是租金价格居高不下,美联储起码要加息到5%以上,甚至有人为7%~8%的利率开始定价。 某国际投行机构业务主管近期对记者透露,从交易情况来看,“大多数一直被做空较多的股票近期大幅上涨,一波熊市反弹引发的‘逼空’再起。与之前的反弹不同,这次由于大家仓位都很低,反弹后导致投资者‘错失上涨’。” 除了技术性反弹,季节因素也不容忽视——11月、12月往往是一年中美股行情最好的季节,“圣诞反弹”即将到来。统计显示,11月和12月历史以来中位数回报都达到2.1%,胜率自1985年以来高达71%。中期选举过后的市场走势也较好。 人民币暴拉千点 非美元货币也大幅反弹,周三的人民币走势和周一显现出强烈反差。 10月24日晚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跌破7.3关口。截至当日22:25,美元/离岸人民币报7.3202。次日离岸人民币更一度最低跌至7.3748。人民币的快速下挫引发了市场的担忧。 但周二开始,美元跌幅进一步扩大,加之英镑和欧元开始反弹,推动了人民币回升。 “近期能源价格走软及整个欧元区衰退减缓的迹象可喜,投资者紧张情绪有所平复,欧洲股市和欧元都从低点反弹。市场预计本周四欧洲央行会再加息75BP,使利率从1.25%上调至2.00%,创2009年2月以来新高。但鉴于欧元区经济衰退担忧,欧洲央行也不太可能谈及量化紧缩。”佩里告诉记者。 英镑本周开局强劲,但随后涨势停滞。在新当选的英国首相苏纳克在议会讲话中警告经济将面临艰难时期,并做出与公共财政有关的艰难决定后,英镑早些时候的上涨很快就消失了。此前不久,标普全球PMI调查显示,英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在10月进一步陷入衰退。 强美元是否真的偃旗息鼓还有待观察。“美元指数已经跌破了50天均线,如果未来美国失业率持续上升、通胀持续回落,强美元可能真的可以说到头了。”交通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外汇业务专家朱延桦表示,美国住宅的量和价正在拐头向下的路上,CPI月度数据稍显滞后。本周美国将公布三季度GDP数据,市场亦可能在博弈经济数据走差,进而赌美联储不敢继续激进加息,这带动美元走弱、美股走强。 不过,美国9月通胀数据强劲,仍远高于美联储通胀目标,核心CPI同比创出6.6%的新高,环比增长连续两个月上涨0.6%。另外,9月失业率下降至3.5%的50年低点。从定价来看,目前赌11月加息75个基点的交易者已经占据压倒性优势。 “目前美元指数仍非常高估,但这并不代表其会很快回落。年末地缘政治影响也可能再次扩大,需要注意观察这对美元的非正常撬动。”朱延桦表示,目前人民币估值偏中性,但至年末,来自美元指数和境内流动性较为宽松的影响仍然存在。 关注央行信号和出口形势 未来,人民币的走势不仅取决于美元,也和中国央行的信号以及出口形势密切相关。 几个月以来,央行仍在通过中间价释放稳定信号。交易人士表示,10月20日,模型预测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应为7.2566,实际为7.1188,支撑幅度超千点。 更多举措都在释放稳汇率信号:9月初,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从8%下调至6%。9月28日,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正式生效。10月25日,央行、外汇局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出口形势也将通过影响贸易顺差来影响汇率。目前中国出口增长仍然强劲,但9月同比增速从高位回落。巴克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常健对记者表示:“受美国和欧盟需求减弱的影响,9月中国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进口放缓的原因则是汽车进口减少和能源进口疲弱,表明国内需求疲弱。” 该机构表示,中国出口同比增长从8月的7.1%降至9月的5.7%,不过增幅仍高于各大机构普遍预期的4%。在出口走弱的同时,中国9月进口同比增长仍较低,仅为0.3%。因此,9月贸易顺差从8月的790亿美元小幅上升至850亿美元。 从产品来看,IT产品需求收缩(约占总出口的8%);疫情相关需求持续放缓,例如面具和医疗(约占出口总额的5%);非疫情相关出口放缓,家电、家具出口萎缩,部分抵消了机电行业复苏的影响。 “高频数据显示,第四季度出口或将继续放缓,10月前10天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下降了9%。随着全球需求放缓,加上高基数效应,意味着中国出口可能在2023年出现收缩。”常健称。

查看详情 >

黄金期货上涨11.20美元,收于每盎司1,669.20美元

2022-10-27 09:30:23

10月27日消息,投资者继续押注美联储将从12月开始放缓加息步伐,同时美元走软及国债收益率下跌再度为避险资产价格带来提振,黄金期货延续前一交易日上涨走势,并创近两周以来最高收盘。 FactSet数据显示,12月黄金期货上涨11.20美元,涨幅0.7%收于每盎司1,669.20美元,为10月13日以来最活跃合约的最高收位。12月白银期货上涨14美分,至每盎司19.486美元涨幅0.7%。 12月钯价涨41.70美元,涨幅2.2%至每盎司1,960.50美元;1月铂价涨42.80美元,涨幅4.20%至每盎司962.50美元,涨幅近4.7%。12月期铜上涨15美分,至每磅3.545美元涨幅4.4%。

查看详情 >

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12月期货上涨2.23美元,至每桶87.55美元

2022-10-27 09:30:23

10月27日消息,美元走软以及美国上周汽油库存下降对能源价格带来支撑,原油期货收盘大幅上涨。 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12月期货上涨2.23美元,至每桶87.55美元涨幅2.6%。ICE欧洲期货交易所12月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1.89美元,至每桶95.41美元涨幅2%。交易最活跃的1月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1.84美元,至每桶93.58美元涨幅2%。 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汽油价格上涨0.07%,至每加仑2.9393美元,11月取暖油价格上涨4.36%,至每加仑4.0964美元。11月天然气价格下跌1.1%,至每百万英热单位5551美元。

查看详情 >

道琼斯指数上涨3.36点,涨幅0.01%报31840.10点

2022-10-27 09:30:23

10月27日消息,投资者权衡美联储鹰派货币政策可能软化的可能,同时科技巨头财报疲软加剧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美股全天震荡收盘涨跌不一,道指回吐近350点涨幅,纳指跌超200点;中概股、太阳能、黄金及白银板块等涨幅居前,科技股普跌,新东方绩后涨28.3%,拼多多涨11.7%;Alphabet跌9.63%,微软跌7.72%均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英特尔旗下MobilEye美国IPO首日收涨38%,创2021年以来同等IPO规模公司最大首日涨幅。 截止收盘,道琼斯指数上涨3.36点,涨幅0.01%报31840.10点;标普500指数下跌28.00点,跌幅0.73%报3831.11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28.12点,跌幅2.04%报10970.99点。

查看详情 >

大盘跌势趋缓 逢低适量加仓

2022-10-26 09:30:23

本报记者 林珂 在前一交易日快速回调后大盘继续震荡,波动有所加大。周二,沪指小幅低开后宽幅震荡,盘中反弹至3000点整数关口遇阻,最终仍以绿盘报收。深成指全日走势同沪指相仿,盘中短暂翻红后便再入跌势,跌幅大于沪指。截至收盘,沪指报收2976.28点,下跌0.04%;深成指报收10639.82点,下跌 0.51%;创业板指报收2314.55点,下跌0.95%。沪深两市成交量出现不同程度萎缩。 虽然市场近期快速回落,但并未引发悲观情绪升温。华安证券认为,市场受外部制约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美联储加息预期仍未平稳或明确降温,美债利率仍在飙升,掣肘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以及A股成长热门赛道风险偏好;二是外部游资持续较快撤离,对市场的抑制更加明显。不过,华安证券认为,这两方面掣肘已快速反应,等待这两方面因素出现缓释契机或国内出现明确提振信心的信号,展望后市也无需过度担忧,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将成为重要压舱石。一是经济继续边际改善的向好趋势未变;二是宏观流动性维持积极宽松充裕环境的确定性强;三是市场期待政策落地。 摩根大通则坚定看多中国股票。可以看到,摩根大通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科拉诺维奇在报告中指出,中国股票的快速下跌与基本面存在脱节,此轮抛售潮为股票投资者提供了买入机会。 从近期市场运行来看,虽然迎来新的回调,但市场还是有新的变化。巨丰财经表示,首先,调整中成交额保持稳定,尤其是此前成交快速回升、站上8000亿元之后,在近期的调整中没有明显萎缩,说明市场的交投热情还在;其次,尽管权重股杀跌拖累了指数,但市场结构行情依旧,热点还在。比如价值品种下挫,但国庆节后迸发的热点还在反复,这也表明当前即便调整,但并非普跌,在增量资金已经进场背景下,做多热情也在继续积累。 短期而言,巨丰财经表示,市场情绪逐步回升,热点仍在轮动,增量资金也在整体进场。在市场处于估值历史低位的当前,战略配置机会显现,投资者可逢低考虑建仓和加仓。

查看详情 >

央行、外汇局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至1.25

2022-10-26 09:30:23

每经记者 肖世清 每经实习编辑 马子卿 10月25日,央行网站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人民银行、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人民银行、外汇局上次调整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在2020年12月11日。彼时,人民币持续升值,两部门将此参数由1.25下调至1。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此次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可以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鼓励市场主体跨境融资。 目前,我国外债规模和结构合理,外债风险总体可控,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在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的同时,也有助于境外资金流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旨在扩大资本流入 据央视新闻报道,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创设于2016年,主要是通过调节宏观审慎参数,使跨境融资水平与宏观经济热度、整体偿债能力和国际收支状况相适应,以控制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 根据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规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由微观主体的资本或净资产、杠杆率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因素共同决定。 比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调节系数是1时,某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是100亿美元,系数是1.25时,上限是125亿美元。现在上调至1.25,上限就由之前的100亿美元上升至125亿美元。 分析本次调整的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旨在扩大资本流入,其中包括境内机构借用外债空间进一步扩大等,属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之一。 “出台此项措施的背景是10月下半月以来,受中美利差倒挂幅度扩大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出现脱离美元走势的较快贬值苗头,稳汇率需求增加。此举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和现汇市场人民币贬值压力,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释放了稳汇率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避免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聚集。”王青称。 王青指出,此项措施的政策目标与9月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一致,均为阶段性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摩擦力,防止汇率大起大落。其判断,若后期汇市波动风险增加,监管层还可能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应对:一是加大在香港市场的央票发行规模,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遏制离岸人民币贬值势头;二是调低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控制资本流出;三是正式宣布重启逆周期因子。另外,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也还有一定下调空间。 下阶段汇率如何“走”? 今年以来,受美联储持续加息影响,美元指数不断走强,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 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也多次出手稳汇率。2022年9月26日,央行公告表示,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2022年9月5日,央行宣布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至6%。 中国货币网25日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668,下调438点,创2008年2月15日以来最低水平。另外,24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3关口,日内跌超700个基点。 预测下阶段汇率走势,王青表示,11~12月美联储大概率会保持较快加息节奏,年底前可能继续上调政策利率125个基点。这会对强势美元构成支撑,也意味着短期内中美利差倒挂局面还可能进一步加剧,人民币或还存在一定贬值压力。 与此同时,王青还指出,当前国内经济已进入较为稳定的回升过程,我国经常项目将保持较大规模顺差局面,加之稳汇率在货币政策权衡中的比重上升——预计年底前央行再度实施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不大。王青认为年底前人民币会保持与美元类似幅度的反向波动格局,也就是说人民币出现持续脱离美元走势单独较快贬值的风险可控。 王青强调,当前稳汇率的焦点不是守住某一固定点位,导致人民币跟进美元兑其他货币持续升值,而是保持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基本稳定,稳定汇市预期。

查看详情 >

呵护月末流动性 央行开展大额逆回购操作

2022-10-26 09:30:23

◎张欣然 月末资金面扰动因素增多,央行重启千亿元级逆回购操作应对。 2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影响,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2022年10月25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3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0%,与之前持平。鉴于25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公开市场净投放228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央行大额逆回购呵护市场流动性,主要与临近税期、专项债规模发行较大以及近期资金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相关。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10月是传统的缴税大月,此时开展大额逆回购主要目的是对冲缴税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导致的流动性收紧影响,稳定短期流动性。 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无论是之前一周的地量逆回购操作维持一定净回笼规模,还是昨日实现相当规模的净投放,都表明了央行近期适时适度、灵活机动地维护流动性平稳运行的明显意图。 在庞溟看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依然是维持宽信用、支持稳增长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也有利于为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提供必要的保证。 庞溟预计,央行将继续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状态,保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 截至昨日下午收盘,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7899%,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1.9195%,资金面呈现偏紧态势。 一位交易员表示,临近月末,资金面略显紧张。“跨月会导致资金价格适度走高,是正常的季节性现象。近两日央行连续增加逆回购操作投放量,体现其呵护流动性的意图。”该交易员说。 考虑到11月有1万亿元MLF到期,以及近期资金利率逐渐回归政策利率的趋势,11月央行降准置换到期MLF的市场预期升温。一位市场人士表示,从经验来看,降准置换大量到期MLF是央行比较常规的操作,下个月操作的概率较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综合考虑流动性缺口、MLF到期、美联储加息节奏及历史降准多发时点等因素,今年底明年初降准落地的概率较大。

查看详情 >

欧美经济衰退信号再现

2022-10-26 09:30:23

本报记者 莫莉 在通胀高企与激进加息的背景下,欧美经济再度出现衰退信号:本周一公布的欧美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几乎全部跌破荣枯线。其中,美国10月综合PMI初值为47.3,为两个月低位;10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9.9,两年来首次跌至荣枯线下方,服务业PMI则出现连续4个月萎缩。英国10月制造业PMI为45.8,为2020年5月以来新低。欧元区10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6.6,连续4个月跌破荣枯线,且为2020年6月以来新低。法国10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7.4,为2020年5月以来新低。德国10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5.7,为28个月以来新低。 分析人士表示,PMI数据显示出欧美经济可能会在第四季度加速下行,同时通胀压力仍旧处在高位。虽然制造业产出目前仍然更具弹性,但PMI数据反映出10月商品需求急剧下降,这意味着目前的产出只能由企业完成先前下达的订单积压来维持。如果没有需求复苏,这是不可持续的,企业大幅削减投入品采购以准备未来几个月的产出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在美国第一、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连续下滑陷入技术性衰退之后,有关欧美经济下行陷入实质性衰退的市场预期始终存在。有经济学家表示,整体来看,在美联储未来继续“鹰”派加息的预期下,美国经济边际回落趋势较为确定,未来3个月美国制造业PMI指数可能仍在荣枯线以上区间持续震荡回落。中长期来看,本轮通胀或必须通过经济衰退来缓解,明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或将陷入“实质性衰退”。面对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多数经济学家表现出悲观的态度。根据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10月24日发布的10月商业状况调查,有近三分之二参与调查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要么已经陷入衰退,要么可能在一年内陷入衰退。 欧洲方面,欧元区经济动能自去年二季度以来便持续衰减,今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额外增添了两层压力:一是美国等国家经济下行对于非常依赖出口的欧元区经济体形成明显拖累;二是俄乌冲突升级拉动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冲击欧元区居民实际收入。目前,欧元区经济前景依然黯淡,各项景气度指标未摆脱下行趋势。近期能源危机持续发酵,欧洲在燃电供给、交通运输及工农业生产方面受天然气短缺影响已经显现。结合PMI走势及持续恶化的能源问题,欧洲国家整体或已进入经济衰退阶段。英国央行副行长拉姆斯登表示,PMI数据与英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预测相符。 伴随欧美经济前景堪忧,全球经济增长也备受考验。全球发达国家央行在疫情期间为支持经济发展而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正陆续回归正常化,这使得明年全球经济可能面临更严峻的衰退风险。主要担忧点是在全球通胀高企之下,政策利率上行与经济需求回落下对衰退预期的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今明两年,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将至少连续两个季度出现收缩,到2026年,全球损失的产出将达到4万亿美元。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报告警告称,世界经济受到包括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在内的多重冲击,全球贸易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失去增长动能,2023年增速将大幅下降。10月3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提出,任何希望通过更高利率来降低价格却不产生经济衰退的想法是“不谨慎的赌博”。过度货币紧缩会导致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和一些发达经济体进入经济停滞和不稳定时期,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让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和长期停滞。 对于欧美来说,当下如何平衡通胀与经济衰退风险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由于PMI数据表现不佳,这使得未来欧美央行会否持续激进加息再添变数。在此之中,欧洲央行的处境可谓是难上加难。鉴于通胀居高不下,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于年中转“鹰”,于7月结束量化宽松并加息50个基点,9月大幅加息75个基点。考虑到欧元区的通胀压力年内只增不减,10月有望继续大幅加息75个基点。根据历史经验,货币紧缩对于刺破泡沫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伴随着能源危机加剧,近期包括德国、法国等多国政府再度宣布了规模庞大的经济救助计划,以缓解家庭和企业的压力,同时还宣布了定量配给和环保计划,用以缓解能源危机。当前,这些经济救助计划叠加欧洲央行激进加息,存在触发新一轮欧洲债务危机的风险可能性。

查看详情 >

欧洲股市前景黯淡

2022-10-26 09:30:23

本报记者 项梦曦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遭遇“逆风”,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持续性高通胀,更是重创欧洲经济。大幅加息叠加经济衰退,让近期的欧洲股市尤为低迷。按照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在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和经济数据走弱的夹击下,欧洲股市年内难挽颓势,欧洲股市或将创下近14年来最差表现。 欧洲央行本月加息“箭在弦上” 与全球不少国家一样,今年以来,欧元区经济饱受高通胀之苦。根据欧盟统计局10月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9月,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增长9.9%,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环比上涨1.2%,为2022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回首一年前,欧元区同期HICP仅为3.4%。通胀“高烧”不退,让欧洲央行不得不进一步加快货币紧缩步伐。 事实上,欧洲央行已在今年内完成了两次加息,9月加息幅度更是达到了历史性的75个基点。目前,欧元区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利率已分别上调至1.25%、1.50%和0.75%。但这或许仅仅是个开始,市场预期本周欧洲央行将再度加息75个基点。德国央行行长阿希姆·纳格尔上周曾表示,欧洲央行不能过早放松政策,而斯洛伐克央行行长卡兹米尔则强调“我们需要坚持实施紧缩措施”。西班牙央行预计,2.25%至2.5%的利率区间才可以使通胀在中期回到2%的目标。比利时央行行长则称,欧元区借贷成本将攀升至3%以上是“合理的”。 欧洲央行“鹰”声嘹亮,已有至少6位欧洲央行管委明确支持月底再加息75个基点。根据彭博社本月对60多名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欧洲央行将在下周四将存款利率上调至1.50%,再融资利率上调至2.00%。调查还显示,经济学家们预计,到今年年底,存款和再融资利率预计将分别上升至2.00%和2.50%,且预计明年存款利率和再融资利率将达到2.50%和3.00%的峰值,这意味着较目前水平再提升175个基点。“欧洲央行抗击通胀的工作还远未完成。”德国地区性国有银行巴登符腾堡州银行分析师埃尔玛·沃尔克表示,“从2023年开始,他们可能会采取更灵活的行动。” 欧洲经济衰退风险进一步上升 在大幅加息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欧洲经济正在逐步走向衰退。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就欧洲通胀走高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毒性组合”发出警告,预计今年冬天欧元区19个成员国中超过一半将出现经济衰退。而就目前数据来看,确实如此。 当地时间10月24日,欧元区10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发布。标普全球发布的数据报告称,欧元区10月份制造业PMI初值为46.6,创2020年6月份以来新低。服务业PMI初值为48.2,符合市场预期,但仍为近20个月以来新低。综合PMI初值为47.1,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47.6,创近23个月以来新低,也连续4个月低于50荣枯线。具体来看,欧元区国家中德国的经济收缩态势最为迅速。德国10月份综合PMI下滑至44.1,是除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时期外,自2009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值。制造业PMI初值为45.7,为28个月以来新低。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活动都呈现出较快的下滑趋势。此外,法国10月份制造业PMI也较9月份下滑,但服务业部门产出有温和扩张,抵消了制造业部门产出的收缩,让其站在了荣枯线,侥幸逃离萎缩区间。 标普全球市场情报首席商业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姆森表示,欧元区经济状况在10月份继续下滑。制造业活动进一步走弱,尤其是能源密集型行业产出受到较大冲击。此外,在通胀问题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居民生活成本飙升,服务业相关活跃度也加速下滑。考虑到10月份产出损失加剧和需求状况恶化,欧元区经济似乎将在第四季度出现收缩,衰退似乎越来越不可避免。巴克莱首席欧洲经济学家西尔维娅·阿德格纳预测,从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到2023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将收缩1.7%,德国经济或率先陷入衰退。 欧洲股市年内难挽颓势 大幅加息叠加经济衰退,让欧洲股市“很受伤”。回首3月,华尔街分析师的主流观点是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今年年底将与2021年底大致持平。然而,受通胀飙升、俄乌冲突的影响以及能源危机的拖累,眼下该指数已较去年底水平下跌了约20%。在重重阴云下,即便欧洲股市本财报季开局表现尚佳,也未能激发市场足够的乐观情绪来提振整体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的一个月中,包括高盛、美国银行在内的多家华尔街投行都大幅下调了对欧洲股市的预期。其中,高盛对于欧洲股市的态度最为悲观。他们对年底斯托克600指数的预测是360点,意味着该指数较当前水平还要再下跌近10%。美国银行则警告称,后续财报季利润前景很可能会恶化,进而带来市场的进一步下跌。美国银行分析师米拉·萨沃瓦表示,当前财报季显露出的欧洲企业盈利韧性是不可持续的。受利润率压力和经济增长放缓的拖累,欧股企业明年的盈利将下滑20%。而股市仍未完全消化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的影响。 TFS衍生品投资机构的分析师斯特凡·埃科洛也预计,欧洲股市短期内仍然难以出现回升的机会。“欧洲市场的前景在年底前都将十分黯淡,很可能明年也是如此。”埃科洛称,“宏观经济的逆风丝毫没有减弱,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继续加剧,加上持续的强劲通胀,预计需求的破坏将在这个财报季和下一个财报季有所体现。”目前,华尔街对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今年底的平均预测为406点,显示该指数今年将下跌17%,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年度表现。

查看详情 >

美股能否借势反弹尚待观察

2022-10-26 09:30:23

本报记者 刘燕春子 美联储即将召开11月货币政策会议,目前已经进入会议前的噤声期。截至9月,美联储今年已经累计加息300个基点,更是在6月、7月和9月连续3个月加息75个基点,“鹰”派气息浓厚。在此情况下,面对货币紧缩政策,美股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中国银行研究院分析提出,三季度股市反弹初期,美国股市表现强劲,以高科技企业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表现尤其出色。不过,随后受到通胀水平高于预期和全球紧缩政策的影响,美国股市下跌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联储11月货币政策会议召开前夕,市场中有关美联储有望开始放缓加息脚步的声音逐渐增加。在美联储紧缩政策压力下的美股市场也稍微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另外,在美联储的噤声期开始前,旧金山联储行长戴利以及费城联储行长哈克也都释放出了有关美联储可能调整货币政策节奏的信号。戴利表示,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将升到4.5%至5%区间。需要关注紧缩政策的力度,不能过度紧缩,并且美联储应该降低每次加息的幅度,以“小碎步”方式继续加息。而哈克则表示,在通胀水平非常高的情况下,美联储提高短期利率目标区间的行动尚未结束,预计到今年年底利率将远高于4%。与此同时,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美联储可能将停止加息。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9.9,跌破50荣枯线,陷入萎缩区间。与此同时,美国10月服务业PMI初值为46.6,连续4个月萎缩。有分析人士认为,制造业以及服务业需求的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联储连续加息的行动正在产生效果,提高了美联储开始放缓加息节奏的可能。截至10月24日,美股三大股指齐齐上涨,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417.06点,至31499.62点;标普500指数上涨44.59点,至3797.34点;纳斯达克指数上涨92.90点,至10952.61点。 对于美股走势前景,市场中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此前曾一度看空美股的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迈克尔·威尔逊在最新报告中提出,随着市场转向预测通胀回落,美联储开始放慢加息节奏,美股有望走高。与之相反,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在10月中旬接受采访时表示,标普500指数很可能从当前的水平再下跌20%。 尽管市场中有关美联储将放缓加息节奏的讨论逐步升温,但当前美国通胀水平依然处在高位仍是个不争的事实。若在通胀高企的情况下选择放缓加息,这对美联储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数据显示,美国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8.2%,连续7个月位于8%上方,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增长6.6%,续创1982年8月以来新高。 此外,美联储最新公布的经济褐皮书显示,通胀方面,价格增长仍处于高位,不过有几个地区价格增长有所回落。尽管商品、燃料和货运成本有所下降,但许多行业的投入品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涨。销售价格增长喜忧参半,部分地区报告上涨强劲,而另一些地区则出现放缓。另外,在过去6周中,定价能力依然稳固,但也有声音表示,随着客户的抵制,成本转嫁变得更加困难。展望未来,市场预期价格涨幅将普遍收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日前表示,美国通胀依然非常顽固。如果美联储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出信号,表明他们不再按计划收紧货币政策,那将严重丧失公信力。因此,鉴于经济数据,他们应该坚持到底。 对于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前景,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克里斯蒂娜·霍珀认为,美联储短期内不会转变立场。美国通胀率仍居高不下,美联储将维持“鹰”派立场,美国9月CPI数据没有给出美联储放缓收紧货币政策步伐的依据。此外,衡量通胀预期(特别是消费者通胀预期)的指标是美联储决定货币政策收紧路径的一项关键因素。事实上,当长期预期从目前水平大幅降低,更接近2%的通胀目标时,美联储预计将更愿意转变立场。 “持续的高通胀可能会推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11月的会议上再次加息75个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中位数达到3.88%,但我们认为,此后美联储将拓宽视野。美联储已开始逐渐不再只关注核心通胀上升。虽然美联储很有可能在11月再次加息75个基点,但12月会议的结果将比普遍认为的有更多可能性。”瑞士百达财富管理分析称。

查看详情 >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190079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