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选举后美股往往表现强势 这次历史会重演吗

2022-11-08 09:30:25

[ 嘉信理财的研究也发现,自1946年以来的19次中期选举中,有17次在选举后的六个月里,美股表现比选举前的六个月中要好。 ] 经历了全球激进加息、经济衰退风险以及四十年来最高通胀的摧残多时,美股投资者正翘首以待美股短期最大的利好事件:美国中期选举。历史情况显示,1950年以来每次中期选举后的几个季度,往往是美股表现最强劲的时期。但也有分析师担心,这一次,一系列因素会成为这一惯例中的变数。 中期选举后,美股往往表现强劲 美国时间11月8日,美国将进行四年一度的中期选举,美国众议院所有435个席位、参议院的35个席位和36个州长职位将进行重新选举。 目前市场预期民主党在众议院中占微弱多数,而在参议院双方势均力敌。民意调查显示,共和党将夺回众议院,参议院的角逐则难分伯仲。从历史上看,分裂的国会往往有利于股市,因为这会影响限制商业扩张的法案通关,比如更严格的监管法规或更高的公司税等。而如果共和党成功控制参众两院,能源、国防、制药和生物技术等一直以来受到共和党人青睐的行业或将迎来利好。 多项基于历史研究的数据均显示,每次中期选举后,美股都会录得明显上涨。 卡森投资研究公司(Carson Investme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自1950年以来,中期选举后的几个季度通常是每四年总统任期(16个季度)中美股看涨情绪最盛的一段时间。其中,中期选举当年的第四季度和后一年的前两个季度更是历史上美股表现最为强劲的时期,标普500指数在这三个季度的历史平价涨幅分别为6.6%、7.4%和4.8%。 类似地,根据All Star Charts的投资策略师德尔维切(Willie Delwiche)对1950年以来数据的分析,在过去的中期选举后,标普500指数几乎没有出现任何疲软。平均而言,该指数在中期选举后的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和一整年都录得上涨。 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的研究也发现,自1946年以来的19次中期选举中,有17次在选举后的六个月里,美股表现比选举前的六个月中要好。 彼司博克投资机构(Bespoke Investment Group)汇编的数据也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四年总统周期中的第三年,也就是中期选举后的一年,标普500指数的年平均涨幅达到14%。历史上,标普500指数曾两次在中期选举后的第二年录得了57%的涨幅,三次录得83%的涨幅。 两党分治,利好股市 目前的民调预示,民主党至少会失去两院中其中一个的多数席位,而这也是市场人士认为传统上有利于美股上涨的因素:在两党势均力敌的政府治理下,任何可能动摇经济前景的重大立法都很难通过。 博科资本合伙公司(Bokeh Capital Partners)的首席投资官佛瑞斯特(Kim Forrest)表示:“两党势均力敌对市场是好消息,因为这通常意味着政府什么都做不成,未来两年我们也不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美国企业在确定环境下的运营情况也会更好,在民主党政府下,如果共和党能控制国会,将给美国企业带来一些确定性。” 比如此前,民主党在参议院的一次投票中,赞同将企业税率提高到25%,并征收全球最低利润税,如共和党能够在众议院成为多数党,该增税想法大概率无法实行,且民主党计划中对石油企业征收暴利税的可能性也会消失。中期结果也可能影响12月关于更新研发税收减免的谈判。 此外,在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中,针对苹果、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公司反竞争行为的全面立法恐怕不会通过。该法案在两党都有赞成者,且已经获得参众两院主要委员会的批准,但科技行业通过超过1亿美元的游说活动,阻碍了该措施的进展。 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卡锡(Kevin McCarthy)和未来有可能成为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的乔丹(Jim Jordan)都反对该反垄断法案,而如果不能在今年年底前在本届国会就此进行投票,就必须重新提出提案。 实际上,共和党立法者的关注点在别处。他们计划专注于结束对社交媒体平台上保守派声音的审查,在内容被删除时为用户提供上诉途径,并要求科技公司提高透明度。不过考虑到拜登可以对此一票否决,以这些内容为中心的提案都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法律。 即使只失去对其中一院的控制,佛瑞斯特补充称,也会削弱民主党在经济放缓时采取财政措施刺激经济的能力,而这将消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进一步加息以抑制通胀的一个潜在原因。 基于此,根据Optiver的估计,期权市场的定价显示,如果共和党获得其中一院得多数,标普500指数短期将上涨0.7%,如果民主党继续控制国会,该指数则将下跌3.3%。 今年是否有变数 然而,有分析师认为,由于美联储加息的幽灵萦绕,今年的前景变得复杂。上周,鲍威尔打破了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的预期,表示加息仍有“一段路要走”,终端利率可能会高于市场预期。 SoFi投资的策略主管杨(Liz Young)称,这一次中期选举后涨势可能不会重演,因为市场此前没有完全计入关键利率将继续走高且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的影响。“一些投资者此前混淆了美联储放缓加息与美联储政策转向。”他称,“转向意味着美联储彻底改变货币政策方向,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了看到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美联储很可能在2023年暂缓加息,但这不意味着立刻转向降息,他们很可能会暂缓加息一段时间,但随后由于高通胀持续而继续加息,这也意味着避免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低,而这不利于美股。” 德尔维切称,历史上中期选举后美股上涨的逻辑通常是,由于执政者想要连任,他们会在中期选举后、下次大选前制定更宽松的政策。但这一次,居高不下的通胀可能会改变典型的政治剧本,“这一次,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更多的刺激政策,我们反而看到了相反的情况”。 嘉信理财的首席投资策略师桑德斯(Liz Ann Sonders)也指出:“高通胀、乌克兰局势和挥之不去的疫情影响已经使标普500指数在中期选举前的走势大幅偏离了历史平价水平,因而选举后的走势也可能会不同于以往。” 虽然如此,德尔维切认为,两党分治的情况仍有利于市场,只要共和党人在中期选举中获得两院中至少一院的多数,政策将会更利于市场,支撑标普500指数。

查看详情 >

欧央行再次加息 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2022-11-08 09:30:25

为抑制通胀,欧央行10月27日宣布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75个基点,这是欧央行今年第三次加息,也是该行历史上最大幅度的两次连续加息。此次加息后,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贷款和存款工具的利率将分别上调至2.00%、2.25%和1.50%。此外,还上调了再贷款和准备金利率,通过压制信贷投放缓解通胀压力。 面对价格压力扩大和通胀加剧的局面,欧央行表示,预计将进一步提高利率防范通胀持续上行。欧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通过连续三次加息,欧洲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预计将继续提高利率,以确保通胀及时回到2%的中期通胀目标。2022年9月,欧元区通胀率达到9.9%,核心通胀率达4.8%,高通胀通过减少实际收入和推高企业成本抑制支出与生产,随着能源危机加剧和贸易条件恶化,为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下行风险。 欧洲经济走势的三个特点 未来一段时间内,欧洲经济的走势预计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能源价格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加剧通胀压力和经济下行状况。目前欧洲通胀仍以能源和食品为主要支撑,俄乌冲突加剧了能源供给冲击。自今年夏天以来,欧洲在全球大量采购天然气以弥补俄罗斯供应的减少,近期出现天然气现货价格为负主要由于储气设施不足,造成天然气的暂时积压,但目前的储备量难以真正填补供应缺口,预计未来能源价格仍会上涨。能源价格高企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推高商品和劳务价格,加剧通货膨胀。 能源价格高企严重影响了欧洲的工业生产和民众生活,欧洲汽车每季度产量从400万~450万辆降至最低275万辆,频繁的游行示威活动威胁着政治安全。在2022年10月上旬,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沙特国王和阿联酋总统,在能源方面,俄罗斯可能会协同中东收缩供给,抬高面向欧洲的能源价格。未来欧洲的能源紧张问题可能进一步严重,增加通胀压力,加剧经济的紧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与飙升的天然气价格斗争中,2023年欧洲经济增长将急剧放缓,通胀水平难以下降。 二是高水平通胀仍将暂时持续。一方面,输入型通胀严重,欧央行加息的总体步调滞后于美联储4个月,美元率先加息升值,引发欧元贬值,导致欧元区国家进口成本上升,加剧能源与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和民众承压上行。随着美联储的加息步伐更加激进,欧央行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通胀具有显著的黏性,虽然能源和食品的供应紧张已经有所缓解,但市场和民众的通胀预期仍将维持,继续推高通胀水平。此外,加息的影响传导到物价水平通常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因此通胀会暂时维持高位。 三是经济衰退、欧债风险与社会稳定风险增长。首先,欧洲从负利率转向激进加息,对处于恢复期的欧洲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经济下行趋势明显。拉加德表示,欧洲的经济活动三季度显著放缓,且预计在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继续走弱。其次,欧央行目前的大幅度加息叠加潜在的缩表计划,会快速拉高利率水平,欧元区国家的国债利率会随之提升,未来融资的综合成本上升,债务偿还的压力加剧,欧债风险加速积累。与此同时,就业不稳定、收入下滑叠加能源与食品价格高企,增加了社会动荡因素。 欧央行怎么办 面对经济衰退、能源短缺、通胀严重的多重困局,欧央行以降通胀为首要目标,实行货币紧缩政策,降低需求支持,防范通胀脱锚风险。 一是欧央行会继续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胀持续高位运行,可能会导致通胀预期脱锚,而欧央行管委内格尔在10月13日强调,必须避免通胀预期脱锚。因此,尽管欧洲经济面临严峻的下行风险,但为了控制通胀,预计欧央行会贯彻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在明年通胀有所控制后,可能会放缓紧缩的步伐,更多维护金融稳定,推动经济恢复与发展。 二是欧央行将保持强加息力度,但加息空间受控。在本次应对危机中,欧央行加息步伐快,通过调整利率缓解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抑制利率上涨。但与美联储的大幅缩表相比,欧洲始终对量化紧缩持保留态度,缩表幅度小,因此在防范通胀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保持强加息力度,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缩表力度不足引发的问题。拉加德也表示,面对通胀上行压力,未来加息次数不会超过5次,75个基点不是常态;终端利率也可能会上调。由此可见,欧央行将会在有限的空间内维持强加息力度。 三是欧央行在12月后可能采取缩表措施,进程会较为缓慢。在巨大的通胀压力下,TPI(Transmission Protection Instrument,传导保护机制)等工具效果欠佳,缩表可能会提上日程。2022年9月,拉加德提出,只有在实现政策利率正常化后才会考虑缩表,在此之前会持续通过提高借贷成本抑制通胀。在12月议息会议加息后,缩表可能会提上日程,但欧央行会采取谨慎的态度进行缩表决策。此外,自2015年起,欧央行就开始通过资产购买计划注入流动性,在疫情时期实行大流行紧急资产购买计划,市场对欧洲的量化宽松印象已根深蒂固,缩表行动可能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在英国推出大规模减税方案又自行推翻、引发欧债剧烈波动之后,欧央行的缩表行动势必会带来更大的市场动荡,因此欧央行会以谨慎的态度推进。 四是欧央行会平衡各国经济状况,审慎决策。在欧元区内部,各国的通货膨胀形势存在较大差异,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较低的国家通胀率相对低,如法国、芬兰、西班牙等;而匈牙利、捷克等存在严重依赖性的国家在能源供给的冲击下通胀率飙升。因此,欧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各国差异并寻求平衡。 价格压力和高通胀下的被迫紧缩持续加大欧洲增长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欧洲仍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高水平通胀和经济下行趋势并存,经济衰退、欧债风险与社会风险难以避免。预计欧央行将继续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在有限空间内保持强加息力度,在今年12月后可能缓慢启动缩表进程,根据各国经济状况进行决策。 (谭小芬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杨麓宁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利率时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研究”的资助)

查看详情 >

黄金期货上涨3.90美元,收于每盎司1,680.50美元

2022-11-08 09:30:25

11月8日消息,美元汇率疲软及需求反弹预期提振,黄金期货连续两日收涨,并创四周以来最高收盘。 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黄金期货上涨3.90美元,涨幅0.2%收于每盎司1,680.50美元,为10月11日以来最活跃合约的最高价格。12月银价上涨14美分,收于每盎司20.919美元涨幅近0.7%,再创10月4日以来新高。 12月钯价上涨58美元,至每盎司1,897.50美元涨幅近3.2%;1月铂价上涨3%,涨幅28.90美元至每盎司989.40美元。12月铜期货下跌8美分,至每磅3.6035美元跌幅约2.3%。

查看详情 >

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12月期货上涨70美分,至每桶93.31美元

2022-11-08 09:30:25

11月8日消息,交易员继续权衡国际疫情对原油需求前景的潜在影响,同时美元汇率走软为能源价格带来提振,原油期货摆脱早盘疲软态势小幅收涨。 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12月期货上涨70美分,至每桶93.31美元涨幅0.8%。ICE欧洲期货交易所1月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65美分,至每桶98.22美元涨幅0.7%。 回到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汽油下跌0.4%至每加仑2.7229美元,12月取暖油下跌1.1%至每加仑3.8711美元。12月天然气价格上涨至每百万英热单位7.182美元,涨幅12.2%,上周五涨幅超过7%。

查看详情 >

对美元单日大涨1500点 人民币收复7.20关口

2022-11-07 09:30:27

每经记者 赵景致 每经编辑 陈 旭 11月4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大涨,收复7.20关口,单日涨幅超过1500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7.1780,拉升逾1500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收7.1927,拉升逾1200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11月4日,人民币大涨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受美国就业数据发布、市场情绪剧烈波动等影响,隔夜美元指数大幅下跌近2.0%,这直接触发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 其次,近期监管层明确表态,“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币值和购买力将保持稳定”。这有效稳定了汇市信心,确切地说是有效遏制了人民币脱离美元走势单独较快贬值的苗头。 美元指数短线走低 8月以来,受美元指数快速冲高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一轮较快贬值,但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BISSDR)整体变化不大,且同期人民币对日元、英镑等主要非美货币均有不同程度升值。这意味着本轮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主要由美元指数冲高所致,具有明显的被动贬值性质。 在11月3日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75个基点后,美元指数再次攀升。面对强势美元,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反攻,离岸、在岸人民币双双拉升超千点。 人民币大涨的同时,当天美元指数短线走低,日内跌幅达1.95%,报收110.7839点。与此同时,欧元、英镑、澳元、日元均对美元上涨超1%。 消息面上,美国10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的超预期增长与失业率的小幅上升受到市场关注。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10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录得26.1万,尽管较前值的26.3万人小幅回落,但远远超出市场预期的19.5万人。尽管新增非农就业人口远超预期,但美国劳工局的数据还显示,10月美国的失业率升至3.7%,高于预期值3.6%和前值3.5%。 受美国就业数据发布、市场情绪剧烈波动等影响,隔夜美元指数大幅下跌近2.0%。 王青对记者表示,在美联储持续快速加息、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情绪波动剧烈,易于出现大起大落。 一方面,市场对短期内美联储可能放缓加息节奏有所期待;另一方面,2023年全球经济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不确定性很高。在这一背景下,伴随高于或低于市场预期的美国就业、通胀数据公布,市场情绪往往会在几个交易日内出现反转,进而牵动美元随之剧烈波动。 “不过,近期这种剧烈波动状况也表明,8月以后美元单边快速上涨的势头已经弱化,全球汇市正在转入横向宽幅震荡状态。就人民币汇率而言,当前国内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向上修复势头,我国经常项目会延续大规模顺差状态,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脱离美元走势单独快速贬值。同时,监管层汇市调节工具丰富,能够在短期内有效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摩擦力,遏制大起大落势头,保持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基本稳定。”王青表示。 稳汇率信号接连释放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涨,也与近期央行稳汇率信号的连续释放有关。 11月2日,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今年以来,得益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以及近年来坚持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相对稳定,对美元有所贬值,但对其他主要货币有所升值。 易纲指出,未来,将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币值和购买力将保持稳定。 监管部门不断发声释放稳汇率信号的同时,稳汇率工具也在不断落地。 据统计,9月以来,针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央行不断出台政策。如9月5日,央行发布消息,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决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至6%。 9月26日,央行发公告称,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10月25日,央行公告称,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王青指出,展望未来,至少在明年一季度末之前,美联储会继续加息,美元指数大概率会在震荡波动中维持强势,中美利差倒挂幅度还有可能扩大。这意味着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或仍存在一定贬值压力。 “我们认为,现阶段稳汇率的重点不是守住某个固定点位,而是引导人民币与美元保持大体相近的反向波动格局,稳定汇市预期。这将为宏观政策‘以我为主、兼顾内外’提供有力支撑。” 王青表示,总的来看,后期在基本面支撑和汇市政策工具调节下,人民币出现脱离美元走势较快贬值的风险不大,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有望延续稳健运行态势。而伴随美元转入横向宽幅波动状态,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较前期也会有所减轻。 国际收支支撑未来走势 经济稳定是汇率平稳运行最大的基本盘,经常账户、直接投资等基础性国际收支顺差规模较大,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效支撑。 11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 数据显示,按美元计值,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10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216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56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1622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16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顺差469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577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3104亿美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值,同比增长56%,顺差规模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4%,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直接投资呈现净流入,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记者表示,在三季度新冠疫情多地散发及外需有所回落的不利条件下,对外贸易顺差还能创历史新高,说明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贸易伙伴多元化拓展取得积极进展,货物贸易保持顺差具有坚实基础。 温彬强调,我国服务贸易质量和结构也在不断提升。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逆差6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低点继续收窄23%,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238亿美元,同比下降8%,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136亿美元,同比增长90%以上,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断深化融合,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推进,高质量服务贸易收入持续增长。 此外,前三季度,反映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的直接投资顺差469亿美元,显示我国经济前景长期向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效果显现,巨大市场潜力不断吸引外资来华投资兴业。 “总体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经济回稳向好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为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平衡提供根本支撑。”王春英指出。

查看详情 >

全球工业互联网迎来新标准 万亿产业进程有望提速

2022-11-07 09:30:27

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11月3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消息,日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组织制定的《面向工业自动化应用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该标准成为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国起到了引领作用。据了解,该标准由我国牵头提出,德国、法国、韩国等国专家与我国共同研制。而标准的成功发布,也意味着我国工业互联网系统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应用推广得到国际认可。 万亿市场迎新标准 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基础类标准,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近日浮出水面。 据介绍,该标准首次规范了工业互联网系统的端边云架构,有效填补了国际标准空白。对于规范各国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建设,促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的全球应用推广而言,该标准均有重要意义。 这也就意味着,该项标准的发布,将有力支撑全球工业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前瞻经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8972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25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则有望达到1.2万亿美元。 从行业角度而言,工业互联网亟需标准。据了解,相较于一般的通信网络而言,工业互联网对网络稳定性、质量、时延等要求更高,然而由于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仍处于成长期,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工业互联网统一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行业的未来发展。 “当前工业互联网多是定制方式,各家在布局工业互联网方面门槛较高、自行其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本次标准的发布,是通过统一标准的方式,来组合出一套行之有效、可复制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从而使得工业互联网可以在更广区域实现普及,让数智化技术对工业互联网的赋能过程更加顺畅。” 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行业难点,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标准制定及发布上,我国也明显加快了节奏。近日,包括《工业互联网总体网络架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指南 第1部分:总则》等我国多个工业互联网领域标准也密集发布。 “标准的发布会让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普及度提升,同时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比如工业机器人、边缘计算、工业大数据等产业也将受益于标准制定,”盘和林分析称,“庞大的需求将让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获得长足进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我国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世界工业强国均在发力工业互联网领域,其已然成为未来主要战场。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全球59个主要工业国家2020年工业互联网增加值总额为3.74万亿美元,相较2019年的3.63万亿美元增长2.97%。其中,美、中、日、德等制造业大国正领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赛道。 从规模而言,2020年美国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全球排名居首,高达8858.40亿美元;中国紧随其后,为5664.56亿美元,高于日本、德国之和;后两者的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分别为3055.66亿美元和2475.94亿美元。 占比方面,美、中、日、德的工业互联网规模占全球59个主要工业国家比重分别为23.68%、15.14%、8.17%和6.62%。总体来看,美、中、日、德四国占比综合超过50%,共同引领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 而在这样的格局分布下,我国牵头组织制定《面向工业自动化应用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则尤显价值。该标准是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基础类标准,首次规范了工业互联网系统的端边云架构,有效填补了国际标准空白。 这与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作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制造业和最全工业门类的国家,过去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总规模超过45万亿。工业互联网应用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过万亿,连接工业设备近8000万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成效显著,技术探索和应用全面。 “我国的工业互联网正在起步阶段,全连接标杆工厂的数量在增加,工业互联网对企业的赋能在增强。但总体来说,由于缺乏标准、缺乏可复制的工业互联网通行方案,很多中小企业无法跟进工业互联网技术。”盘和林分析称。 在盘和林看来,我国能够牵头制定此项标准,主要由于我国是标准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主要市场。 (作者:杨清清 编辑:张星)

查看详情 >

2年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幅度创新高:美国经济衰退警报“拉响” 对冲基金缘何按兵不动

2022-11-07 09:30:27

随着美联储持续释放鹰派加息信号,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再创新高。 截至11月4日13时,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达到56.3个基点,盘中一度触及1980年以来最大值——58.58个基点。 所谓收益率倒挂,是指短期国债收益率高于长期国债收益率。在经济增长周期等通胀情况下,短期国债收益率理应低于长期国债收益率。 一位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之所以迭创新高,主要原因是11月3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美联储利率峰值将高于此前预期,导致大量投资机构纷纷抛售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更加敏感的2年期等中短期美国国债,令后者收益率骤然跳涨。 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在鲍威尔释放上述信号后,2年期美国国债价格骤降,令其收益率一度上涨至4.745%,创下2007年以来的新高值。截至11月4日13时,尽管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有所回落,但整体涨幅仍达到约9.4个基点,高于10年期美国国债的同期涨幅约4.6个基点,直接导致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一直是衡量美国经济衰退的重要风向标。市场普遍认为这个指标在今年7月出现倒挂后,美国经济或在未来12-18个月期间出现衰退。如今,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持续扩大创新高,无形间加剧金融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 加拿大道明证券全球利率策略主管Priya Misra发布最新报告指出,美债收益率持续倒挂表明市场“笃定”美联储将继续鹰派加息并容忍经济增速放缓,此举或导致美国经济在明年下半年陷入衰退。 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预计美国经济将在2023年第二季度,进入衰退区间。 但是,华尔街不少对冲基金对此不以为然。 “多数华尔街投资机构认为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扩大,更多是技术性因素导致,即美联储鹰派加息信号令2年期美债遭遇更大的抛售压力,导致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幅远远超过10年期美债,触发两者收益率倒挂幅度扩大。”一位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直言。这导致多数华尔街投资机构没有因此大幅度调整资产配置,且采取更加保守的投资策略。 他指出,当前多数华尔街投资机构更关注3个月/18个月美国国债收益率是否发生倒挂,以及3个月/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状况,因为前者能反映美联储是否尽早采取降息举措,后者则能更精准地判断美国经济衰退几率。 2年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幅度缘何创新高 今年8月,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曾触及58个基点。 究其原因,当时美国公布的7月通胀数据高企,令市场判断美联储未来加息幅度将超过预期值,导致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大涨(相应美债价格大跌)。 “如今,随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美国利率峰值将高于预估值,市场再度如法炮制。”上述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尤其在11月3日凌晨鲍威尔释放上述信号后,对冲基金迅速掀起2年期美国国债沽空潮,令后者收益率一度创下2007年以来最高值,助推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突破8月高点,一度创下过去40年以来最高值。 在他看来,若美联储持续释放鹰派加息信号,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还将进一步扩大。究其原因,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更加敏感,会随着美联储加息幅度加大而快速上涨,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涨幅因美国经济衰退因素而受到压制,令两者利差倒挂幅度势必持续扩大。 “事实上,目前2年期美国国债的空头头寸也远远高于10年期美国国债,表明华尔街金融机构正押注美联储会无视经济衰退风险,继续采取激进加息举措遏制高通胀压力。”一位华尔街债券经纪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他看来,这也是当前金融市场胜算颇高的一项套利交易,因为越来越多对冲基金开始相信,只要美联储对鹰派加息不松口,押注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扩大,将有很高几率创造可观回报。 对冲基金看中另外两项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迭创新高,金融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与日俱增。 毕竟,作为衡量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重要风向标,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越大,美国经济衰退几率越高。 前述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华尔街投资机构对美国经济衰退的讨论频率,正迅速超越美联储鹰派加息,但在实际投资环节,他们似乎没有受到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迭创新高的影响。 “只有少数量化投资基金因此加快抛售步伐,进一步降低美国科技股的投资占比,多数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仍然按部就班,根据既定节奏采取相对保守的资产配置策略。”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背后,是多数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认为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迭创新高,主要是受到技术性因素推动——即投资机构因美联储调高利率峰值而压低短期美国国债价格,令2年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幅度被动扩大。但就美国经济基本面而言,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加之旅游等生活服务业经济产出仍在增长,令这些华尔街对冲基金认为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可能被“高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相比2年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创新高,华尔街投资机构更关注另外两项金融指标,一是3个月/18个月美国国债收益率是否倒挂,因为美联储将这个指标视为是否尽早降息的一大参考依据,二是3个月/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因为美联储等机构认为这个指标能更精准地反映美国经济衰退风险。 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目前3个月/18个月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收窄到约20个基点,处于收益率倒挂的边缘,远远低于今年4月份的270个基点;3个月/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则已倒挂28个基点,或表明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正悄然增加。 “这两项指标也让部分对冲基金陷入资产配置的两难抉择。前者若倒挂,则令对冲基金或押注美联储尽早降息,因而采取抄底美国科技股等风险资产举措,但后者若倒挂幅度持续扩大,则预示美国经济衰退几率上升,又令他们必须减持风险资产避险。”这位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指出,因此对冲基金正积极寻找其他金融经济数据指标,多维度交叉验证研判未来美国经济的衰退幅度与美联储是否尽早释放降息信号。 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利率策略师Frances Cheung认为,随着美联储的利率已进入限制经济增长的水平,加之近期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相对疲软,不排除美联储可能在12月货币政策会议上释放更明确的降低加息幅度信号。 (作者:陈植 编辑:包芳鸣,见习编辑张铭心)

查看详情 >

经济大省聚力扩消费市场需求迎结构性复苏

2022-11-07 09:30:27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前三季度,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等6个经济大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共计14.55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5%,较去年底进一步提升。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前三季度消费复苏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网络零售等新型消费发展较快,扮演了助力经济大省消费恢复的重要角色。 为了紧抓四季度消费旺季窗口期,6省均已立足促进消费恢复作出政策举措安排。 升级类消费、网络消费 带动作用持续显现 前三季度,浙江、广东、河南等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值同比增速依次为4.2%、2.2%、1.9%,均较上半年加快,并分别快于全国整体水平3.5、1.5和1.2个百分点。 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增长表现明显好于餐饮收入,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表现亮眼。前三季度,浙江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和日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1.2%,分别高于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2和3.5个百分点。河南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9.6%、27.6%、17.9%,分别高于全省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12.5、20.5、10.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董礼华指出,在市场供给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居民对品质化消费、绿色消费的需求逐步增加。 前三季度6个经济大省新型消费增长也较快。以浙江为例,前三季度,浙江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21.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44.1%。山东、河南等地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也远快于全国整体水平。 网络购物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 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新型消费正全面覆盖居民的衣食住行医等领域。政府对发展新型消费高度重视,从财政、金融等方面出台多项措施,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认为,疫情改变传统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的同时,也推动了消费市场在分化重组中育新机。在线健康医疗服务、在线文娱等新型消费迅速发展,不仅契合了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也成为消费恢复性增长的新动力和新空间。 “真金白银” 支持大宗消费 四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为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各地的促消费政策也在加力,鼓励大宗消费成为重要着力点。 为鼓励汽车消费,浙江绍兴发布《绍兴市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若干政策》,在购置补贴、三孩家庭购车优惠、人才购车优惠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广东印发《广东省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若干措施》,要求全面落实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交易增值税由2%下调至0.5%减税政策,为企业减轻了负担。河南开封于11月1日到年底开展2022年第四季度汽车促消费活动,发放千万消费券。11月2日,江苏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举措的通知》,促进汽车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四川10月底召开全省促进汽车流通和扩大汽车消费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力争四季度本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实现正增长。 在鼓励家电消费方面,广东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将持续到11月30日。该活动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旧机补贴”叠加效应,全面促进家电消费。10月中旬,江苏发起“苏新消费·江苏省首届家电家居购物季”,为期三个月。浙江嘉兴送出5000万元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红包”。 此外,为推动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江苏南京提出,打造1000个消费新场景,支持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民宿经济等发展,继续推广汽车后备箱文化市集。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董长瑞认为,家电、汽车等重点行业有较长的产业链,通过刺激这些重点领域消费,可以进一步拉动产业链整体发展,对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事实上,地方不仅着力短期促消费,一些从长期着眼的政策也在有序落地。如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拟在全省布局约16600公里旅游公路,重点塑造“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品牌,将有力支撑文旅文创融合、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 消费市场复苏,对老百姓来说,最根本的底气源自收入有保障。前三季度,江苏、浙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98.87万人和90.1万人,超时序进度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同时,6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稳步增长,这为消费稳步恢复提供基础。娄飞鹏表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会带来更高的消费需求。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人均收入水平未来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王蕴表示,未来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消费的障碍壁垒,促进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如加快落实落细各项稳就业、增收入政策,及时帮扶失业人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困难人员发放消费补贴。 (本系列完)

查看详情 >

A股市场 后续有望展开修复行情

2022-11-07 09:30:27

◎记者 汪友若 上周,上证指数收复3000点,各主要股指均呈现大幅上涨,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涨幅更是高达8.92%、7.96%。机构普遍认为,市场正从情绪性宣泄中走出,后续有望展开修复行情。 机构:A股或走出底部 中信证券表示,上周以来,政策、经济、汇率和地缘环境预期全面改善,市场从情绪性恐慌交易,转向基于政策预期的博弈性交易,全面修复行情的右侧买点已经确认。 中信证券分析,市场呈现活跃资金定价,私募加仓和交易型外资回流是重要边际力量。根据中信证券渠道调研数据,活跃私募仓位已连续3周保持在68%的历史中低水平,距离今年4月底的位置仅3个至4个百分点。 此外,经济回暖的预期也催化北向交易型资金的回流。从历史规律来看,经济预期快速回暖的阶段,交易型资金能够在单季度内快速净流入600亿元至800亿元,是影响市场的重要边际力量。 数据统计显示,11月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0亿元,逆转了此前接近2个月的持续净流出态势。 国金证券更是表示,A股市场或有望重演反转级别的行情。国金证券解释,本轮反转行情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国内经济预期底部修复,叠加海外紧缩预期缓和,全球股票市场都将迎来收获季,其中A股市场在基本面预期修复驱动下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如果把今年4月底当作中期的市场底部,参照2018年底和2020年3月市场中期底部后的行情演绎,市场都会经历一轮明显的反转行情。 “我们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初的行情值得期待。”国金证券称。 科创板投资价值获集中关注 上周,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正式启动,科创50指数在利好政策助推下上涨7.96%。 粤开证券表示,科创板对于机构资金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强,做市商机制的引入后续有望提升增量资金对科创板的配置比例。 兴业证券认为,近期市场波动中,科创板率先领涨突围。但这不仅仅是阶段性修复,科创板有望成为中长期主线方向。 兴业证券解释:首先,美债利率上行最快的时候逐渐过去,其对全球市场尤其是类似科创板的科技成长板块估值的抑制有所缓和;其次,科创板相对“免疫”于近期外资流出导致的短期波动;最后,科创板2022年三季度整体累计净利润增速为16.9%,且较半年报增速显著回升。无论从业绩的绝对增速还是边际变化来看,科创板均引领整个A股市场。 兴业证券表示,科创板聚焦电子、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医药、计算机等行业,高度契合政策指引下的产业发展方向。 市场反弹买什么? 光大证券认为,由于市场反弹是由一系列的事件与数据共同催化的,过程中未必有清晰的景气主线,对于2023年的景气展望要到来年春季之后才会逐步清晰。因此,短期来看,市场的反弹过程中的行业表现将较为均衡。中期来看,主流消费行业的业绩可能将出现逐步好转,其相对优势也会凸显。 光大证券同时认为,今年以来的市场贝塔行情十分明显,若未来市场出现反弹,此前跌幅较多的板块可能有更好表现。例如,7月5日市场持续调整以来,食品饮料、电子、汽车、电力设备及医药生物等行业的回调幅度较大。考虑到其中有不少行业本身已被公募基金重仓,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海通证券表示,结合估值、基本面、政策等多个角度来看,今年的第二波行情主线建议重视高景气成长,如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链等方向。 中银证券梳理了行业层面的三条新主线:高质量发展主线,如电新、军工、半导体、专用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安全发展主线,如信创、半导体、数字货币、上游能源板块;消费复苏主线,即食品饮料、商贸零售、消费者服务、航空机场,生物医药等行业。

查看详情 >

保重点 优结构:银行业加足马力做好信贷投放

2022-11-07 09:30:27

本报记者 张冰洁 稳信贷是助力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银行业在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持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突出对重点和薄弱领域的支持,对修复有效需求、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进入四季度,多家银行对今年信贷投放的“收官”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随着稳增长政策及接续政策继续加快落地,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需求逐步修复,银行信贷投放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总量增加: 前三季度信贷投放提速增效 今年以来,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加码和接续落地,银行信贷投放正在多方位回暖。 “总体来看,三季度信贷需求逐步企稳回升,信贷投放有所加快,同时,信贷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王运金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期限结构来看,三季度中长期信贷投放加快,较二季度与去年同期分别多增4300亿元与1900亿元。” 信贷投放稳步增长的态势在上市银行公布的三季报中也得到了印证。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主力军,6家国有大型银行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前三季度新增贷款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贡献了重要的金融力量。 根据三季报披露的相关信息,截至今年9月末,六大国有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合计共达9.53万亿元。同时,多家银行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呈现10%以上的增长,信贷增速不断提升。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此之前,六大国有银行曾齐发公告,提前披露了前三季度部分贷款指标和亮眼的业务数据,并表明继续加快信贷资源倾斜和投放、支持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坚定决心。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在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支持下,四季度政府投资有望进一步发力,随着政策性银行和大型银行进一步发挥信贷“头雁”作用,银行体系信贷投放将形成更好支撑。 结构优化: 精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三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和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的余额增速分别为23.3%、12.5%、41.4%、13.7%和24.6%,均超过信贷增速的11.2%。”王运金表示,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银行业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信贷资金向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倾斜。 《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6.08万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2.6个百分点。业内专家认为,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源于今年以来制造业信贷投放的持续高增。 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积极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多家大行投向制造业的贷款较上年末增幅超过30%。 此外,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7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多家国有大型银行服务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也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重点突出: 制造业及基建或将成为“收官”关键 近日召开的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指出,四季度经济在全年分量最重,不少政策将在四季度发挥更大效能。 “结合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及各项政策部署看,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扩张有望对四季度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速继续形成有力支撑,有助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作为一年中重要的窗口期,各家银行应该如何抓住四季度这一时间节点,打好本年“收官战”,持续巩固经济加快恢复、回升向好的态势? 对此,不少业内专家表示,从贷款投向来看,基建、制造业等领域仍是各家银行稳信贷的重要抓手。在这其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以及各类专项再贷款将发挥关键作用。 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是今年重要的增量政策工具之一。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进出口银行近期公布的资金投放进度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投放规模已达6743亿元。同时,不少商业银行也在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基金项目配套融资。 为扩大制造业需求,人民银行于今年9月28日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等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当前,多地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对接项目主体,加大力度推动企业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项目落地。

查看详情 >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2021008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