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期货下跌30美元,收于每盎司1953.80美元

2023-03-28 09:30:22

3月28日消息,对银行体系的担忧减弱,以及美国国债收益率攀升令贵金属失去了部分推动其数周涨势的避险光环,黄金期货连续两个交易日收跌。 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黄金期货下跌30美元,跌幅1.5%收于每盎司1953.80美元。最活跃的合约价格周五下跌0.6%,但上周依旧实现四周连涨。白银5月期货下跌19美分,至每盎司23.145美元跌幅为0.8%。 6月钯金下跌10.30美元,跌幅0.7%至每盎司1404.10美元;4月铂金下跌6.80美元,跌幅0.7%至每盎司977.10美元。5月铜价收于每磅4.0785美元,上涨不到1美分。

查看详情 >

欧股主要指数全线上涨

2023-03-28 09:30:22

欧洲时间周一,欧股主要指数全线上涨,截止收盘,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7日报收于7471.77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66.32点,涨幅为0.90%; 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7078.27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63.17点,涨幅为0.90%; 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15127.68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70.45点,涨幅为1.14%。

查看详情 >

英央行行长暗示该国或接近暂停加息 称利率决策不会受银行业危机影响

2023-03-28 09:30:22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表示,利率可能会保持在08金融危机前所见的高位之下,这是他最新暗示英国央行可能接近结束三十年来最快的一系列加息的迹象之一。 他还表示,利率决策不会受到近期北美银行业危机的影响,并表达了对英国能够挺过这场风暴的信心。 贝利周一在伦敦经济学院的演讲中指出,英国经济的基本状况表明,“利率不一定必须完全回归并保持在它们曾经的较高水平附近”。这一乐观的评估伴随着他最强烈的暗示,投资者已经收紧对进一步加息的押注,猜测英国央行会取消进一步的加息。 上周,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4%上调至4.25%,这是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十一次加息。目前的基准利率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 贝利表示,英国银行系统足够“有弹性”来承受进一步的冲击,当局拥有正确的工具来解决陷入麻烦的机构。这意味着英国银行监管机构可以在发生问题时清理混乱,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致力于将通货膨胀从两位数降至2%的目标。 “我们在这个国家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宏观审慎政策制度,”贝利说。“金融政策委员会负责确保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委员会可以专注于将通货膨胀回归目标。”他说:“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关键在于它有工具来完成其工作,这些工具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 关于未来的利率路径,贝利表示,由于英国遭受冲击的规模,他现在更加谨慎地给出利率走势的指导。 他表达了这样一个意见,即银行业中的动荡——如果它收紧了贷款标准——可能会减缓经济的热度,从而减少英国央行加息的需求。 贝利称:“货币政策必须考虑到这对信贷条件、借贷成本和风险溢价的影响,我们也是如此。” 在经济方面,贝利重申了他上周在利率决定公布后发布的言论。他指出,英国央行将根据出现的证据来决定利率,如果有迹象表明通货膨胀将比预期的时间更长,可能有必要进一步加息。

查看详情 >

前两月电力行业利润继续快速增长

2023-03-28 09:30:22

● 本报记者 连润 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发布数据显示,1月至2月,电力行业利润继续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说,1月至2月,随着工业生产持续恢复,用电需求有所增加,发电量持续增长,带动电力行业利润同比增长53.1%,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1月至2月,受量价等多因素影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2.9%。”孙晓介绍,下阶段,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基数效应影响减弱,工业企业利润将逐步回升。 专家认为,我国工业生产抗风险和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在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正常、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推动下,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有望在二季度回升。 利润结构总体均衡 数据显示,1月至2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减亏,28个行业下降,2个行业由盈转亏。 采矿业保持较高盈利水平。数据显示,1月至2月,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343.7亿元,同比下降0.1%;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837.8亿元,下降32.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690.6亿元,增长38.6%。 孙晓分析,采矿业受上年基数较高影响,利润同比下降0.1%,从两年平均看,利润两年平均增长52.2%,企业盈利状况仍好于下游行业。其中,有色金属矿、油气开采、非金属矿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0.3%、8.6%、1.2%。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降幅收窄。1月至2月,消费需求持续回暖,消费品制造业效益呈现积极变化,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0%,降幅较上年12月份收窄13.4个百分点。其中,烟草制品、酒饮料茶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9.6%、2.4%;医药、文教工美、皮革制鞋行业利润降幅较上年12月份分别收窄36.9、27.6和6.2个百分点。 此外,新动能行业利润较快增长。1月至2月,电气机械行业受动力电池、光伏设备等产品带动,利润同比增长41.5%,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行业受海洋工程装备、电动自行车制造等带动,利润同比增长64.8%。 “从利润增速看,受消费需求持续回暖和医药制造等重点行业支撑影响,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从利润占比看,工业企业利润结构总体更均衡。”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 工业生产自我修复能力较强 对于1月至2月工业企业利润下降原因,孙晓分析,受量价等多因素影响。 具体而言,孙晓说,一是从收入看,尽管工业生产有所回升,但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上年12月扩大1.0个百分点;二是从成本看,营收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导致企业毛利下降,下拉工业利润18.6个百分点;三是从价格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受同期基数较高影响,1月至2月同比下降1.1%,降幅较上年12月有所扩大,对企业盈利形成较大压力。受上述因素影响,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利润降幅较大,分别下拉工业利润15.7、6.5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孙晓表示,下阶段,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基数效应影响减弱,工业企业利润将逐步回升。 工业企业利润将逐步回升成为业内共识。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国内需求呈稳步复苏态势,国际原材料等商品价格有所回落,基数效应逐步减弱,这些因素有助于推动工业利润企稳回升。 植信投资研究院宏观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认为,我国工业生产抗风险和自我修复能力较强,随着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正常、企业纾困和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有望在一季度筑底企稳,并在二季度回升。

查看详情 >

3月24日CFETS人民币 汇率指数为100.30

2023-03-28 09:30:22

本报讯 记者张弛报道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计算的3月24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100.30,较此前交易周最后一个交易日(3月17日)下降0.13。 为便于市场从不同角度观察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变化情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参考BIS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计算了人民币汇率指数,3月24日上述两个指数分别为104.98和97.03,较3月17日分别下降0.12和上升0.01。

查看详情 >

欧洲央行决心继续打击通货膨胀 但准备好应对市场压力

2023-03-28 09:30:22

德国央行行长Joachim Nagel表示,欧洲中央银行决心继续抗击通货膨胀,同时随时准备应对市场的任何潜在压力。 Nagel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围绕银行业的最新动荡凸显了金融稳定的重要性。他称,欧洲的银行体系强大,并表示如果需要,可以依靠欧洲央行和各国央行的支持。 Nagel周一表示,将继续坚定地沿着货币正常化的道路前进,直到通货膨胀得到遏制并恢复价格稳定。 欧洲央行本月提高存款利率0.5个百分点至3%,先前美国一些银行和瑞士信贷集团倒闭引发外界质疑对欧洲金融体系的健康状况。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上周成为金融股遭到抛售的中心,但此后已收复部分失土。 Nagel说,“我想强调的是,银行和金融体系是有韧性和稳固的,”但没有提及个别机构。它拥有强大的资本和流动性头寸。与此同时,欧元体系拥有合适的工具,可以在必要时提供支持。 他表示,迄今为止的加息——自去年7月以来加息350个基点——尚未显示出对经济的完整影响。由于通货膨胀仍然偏高且距2%的中期目标遥远,政策制定者应该很快就能加速减持欧洲央行手中的债券。 Nagel说,他认为可以从夏天开始加快步伐。市场将能够很好地应对,在货币政策方面,有必要更快地缩减欧元体系的资产负债表。 针对德国通货膨胀,他表示,价格压力可能已经见顶,但只会慢慢缓和。今年通货膨胀率平均约为6%,到2024年仍将远高于2%。

查看详情 >

美国国债收益率大涨 对银行业的担忧情绪缓解

2023-03-28 09:30:22

美国国债收益率走升,多数从年内低点反弹,原因是对美国官方提供支持的预期重燃之际,对银行业风险扩散的担忧出现缓解。 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领涨。与更长期限品种相比,两年期国债对美联储政策变动更为敏感。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上涨22个基点至3.99%。上周五,该品种收益率跌至3.55%,自3月8日以来下跌超过1.5个百分点。较长期限收益率升幅较小,推动收益率曲线趋平,此前收益率下跌时一度大幅趋陡。 银行股周一上涨,此前报道称,美国当局正在考虑扩大银行业紧急贷款工具,从而给第一信托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更多时间来巩固资产负债表。 第一公民银行同意收购硅谷银行,也有利于周一的市场情绪。“未来几周对于金融部门的稳定至关重要,因为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试图向全球银行体系滴灌集体信心和冷静,”BMO Capital Markets美国利率策略主管Ian Lyngen周一表示。 互换交易员继续预计美联储在5月份下次会议上加息的可能性不到50%。5月份之后的放松预期依然存在,目前交易员预计到12月底政策利率将从5月份的约4.93%降至约4.15%。

查看详情 >

美欧金融稳定性风险持续增加 德银是不是下一个瑞信?

2023-03-28 09:30:22

德意志银行走势图(美股)郭晨凯制图 在经历了近期一系列银行业风险事件之后,德银的股价异动反映出当前美欧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危机不仅在于公司的经营状况,更在于投资者信心脆弱,市场大幅动荡的风险 ◎记者 汪友若 瑞银与瑞信的并购案尚未完全结束,德意志银行(下称“德银”)便已站上风口浪尖。 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德银信用违约掉期(CDS)保险成本飙升,这与瑞信被宣布兼并前的情形类似,令市场再度加深对美欧银行业的担忧。不过,截至3月27日晚间记者发稿时,进入周一交易时段的欧洲市场情绪有所回暖,德银股价反弹超5%。 在经历了近期一系列银行业风险事件之后,德银的股价异动反映出当前美欧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危机不仅在于公司的经营状况,更在于投资者信心脆弱,市场大幅动荡的风险,即“跌出来的风险”。 德银,下一个瑞信? 当地时间3月24日,德银在官网宣布将提前赎回一笔2028年到期的二级资本次级债券(T2债券),总额为15亿美元。二级资本债券属于次级债券,受偿顺序低于优先级债券,但高于此前瑞信被全额减记的银行补充一级资本金债券(AT1债券)。 通常而言,提前赎回是为了让投资者对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实力更有信心。但在近来神经紧绷的美欧金融市场,银行业稍有大动作,便会引起股价的剧烈反应。 上周五,德银欧股股价盘中大跌15%,创3年来最大盘中跌幅,收盘跌幅收窄至8%,但股价仍创下近5个月的低点。同时,德银的CDS价格也出现飙升,这与瑞信被宣布兼并前的情形类似。部分市场资金开始押注德银会成为欧洲银行业危机的下一个脆弱环节。 成立于1870年的德意志银行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截至2022年底,德银总资产规模超过1.3万亿欧元。而对于德银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瑞信,多数机构的看法是“不会”。 金融研究机构Autonomous Research在研报中直言:“我们不担心德银的生存能力或资产评级。”数据显示,德银有稳固的盈利,今年的有形资产回报率将达到7.1%,2025年将达到8.5%,德银不会是下一个瑞信。 从财报数据来看,目前德银满足了金融危机后对银行业施加的所有严格资本要求:自2019年开始重组后,该机构已连续10个季度实现盈利,2022年净利润50亿欧元,同比增长159%,为2007年以来利润最高的一年。 年报显示,德银的CET1(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在去年底为13.4%,流动性覆盖率为142%。这意味着,该机构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来覆盖30天的现金突然外流。对比此前,瑞信年报中披露其不得不在2022年动用“流动性缓冲资金”,因为其流动性低于监管要求。 Autonomous Research表示,投资者担心的是德银在美国商业房地产领域的敞口及其庞大的衍生品业务,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两种情况并不太可怕。 摩根大通认为,商业房地产贷款仅占德银整体贷款的7%左右——330亿欧元,这部分贷款有约50%在美国,但德银商业房地产贷款的敞口实际上低于更广泛的全行业水平。衍生品方面,德银与其他主要金融机构比也没有显得失衡。 欧美金融市场面临 新一轮“压力测试” 截至3月27日晚间记者发稿时,曾在上周五一度陷入惶恐的市场情绪已经回暖,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德意志银行股价涨超5%,而美股盘前交易时段,该股股价也涨超3%。 明面上没有重大利空的德银股价出现大幅波动,反映了当前市场情绪的脆弱性,即美欧银行业的危机不仅在于公司的经营状况,更在于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犹存、投资者信心依然脆弱背景下,市场大幅动荡的风险。 对于上周五德银股价的波动,有不少市场观点认为,考虑到银行业的风险以及此前瑞信并购案在短短一个周末敲定的案例,交易员“不敢”在整个周末持有头寸。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目前欧洲系统性重要银行经营状况尚可,瑞信问题是个例,并不普遍,其溢出风险也相对可控。从历史经验来看,美欧银行倒闭潮多为底层资产的风险暴露。当下美欧银行底层资产整体健康、资本充足率有显著提升、金融市场环境相对稳定,系统性风险相对可控。 但赵伟提醒,金融风险的传染往往是非线性的,恐慌情绪或将加速部分脆弱环节的风险暴露,中小银行或“首当其冲”。当下,货币市场的隔夜逆回购利率高达4.8%,对居民存款资金吸引力显著增强,部分中小型银行已经开始出现存款快速下降的情况。 中金公司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表示,2022年美联储压力测试结果显示,美国33家大银行CET1比例最多降至9.7%(监管要求4.5%)。即便考虑浮亏,也仅有两家银行资产无法偿付存款。但其中,中小银行可能是薄弱环节:一方面中小银行资产充足率整体不及大银行;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业务结构中的高风险业务的占比更多,如商业地产贷款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 刘刚表示,在市场情绪敏感情况下,投资者要关注银行信用收缩和市场主动寻找风险点而导致风险爆发的可能性。 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表示,欧洲银行业的历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的历史,这背后不仅有金融危机等客观因素,也有大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往往更强这样的行业因素。总体而言,金融风暴也是对欧洲金融体系长期改革的一次“压力测试”。如果不能通过这一轮“压力测试”,下一轮的银行业改革也会随之而来。

查看详情 >

降准落地叠加大额逆回购操作 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走低

2023-03-28 09:30:22

◎记者 张欣然 27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迎来双重利好。 一边是降准落地,约6000亿元中长期资金被释放;一边则是央行在公开市场加码开展了2550亿元逆回购操作。 在央行的大力呵护下,昨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大幅下行逾26个基点至1.01%附近,创1月9日以来新低。 展望后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债券市场重回利率下行轨道,本周仍需关注经济数据及资金面情况,预计债市整体仍会处于窄幅震荡状态。 央行官网显示,央行27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55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当日有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从而实现公开市场净投放2250亿元。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同日落地,向市场释放长期资金约6000亿元。 在大额流动性注入的背景下,债市情绪积极。截至27日收盘,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行1.2个基点至2.8551%,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行26.05个基点至1.0092%。不过,DR007加权平均利率则上行了35.79个基点至2.0561%. 一位债券交易员表示,跨月的7天期资金价格走高,主要是因为月底银行类机构受制于指标考核因素对非银机构融出减少的影响,整体上资金供给无忧。该交易员认为,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助力下,资金面平稳跨月问题不大。 不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降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冲月末紧资金压力,但在季末考核压力下,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的格局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总体而言,仍需关注季节性紧资金对债市形成的短期压力。 明明表示,在中期视角下,建议关注经济修复动能的可持续性,长债利率中枢或维持在2.85%至2.9%的区间震荡。本周债市的主要风险在于季末资金压力及PMI延续好转的可能性。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也认为,2023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整体维持区间震荡走势,震荡中枢在2.85%左右,全年利率债难以形成趋势性机会。从短期来看,在4月中旬之前,流动性有可能处于较前期更为充裕的状态,从而引发10年期国债等长期利率品的新一轮行情。 一位债券基金经理也表示,从点位上来看,当前长端利率债点位并不算高,后续进一步下行空间相对较少;短端利率债下行较少,待资金扰动结束后仍有配置价值。信用债行情仍可能延续,利差还有进一步压缩空间。

查看详情 >

大盘继续分化 趋势仍不明朗

2023-03-28 09:30:22

本报记者 林珂 前一交易日震荡分化后,大盘震荡走势不改,波动明显加大。 沪指周一小幅低开后一路震荡走低,盘中在击穿60日均线后出现反弹,收盘跌幅有所收窄,但仍收在10日均线下方。深成指表现要强于沪指,虽然盘中出现一定跌幅,但午后震荡反弹并在收盘前翻红。截至收盘,沪指报收3251.4点,下跌0.44%;深成指报收11647.94点,上涨0.12%;创业板指报收 2398.02 点,上涨1.17%。两市成交量继续放大。 盘面上,ChatGPT、工业软件、猪肉、光刻机等板块涨幅居前。房地产、电力、家居用品、造纸等板块则处在跌幅榜前列。大盘持续震荡分化中个股继续跌多涨少,两市共35股封死涨停板,同时有4股跌停。 虽然市场持续震荡,但业内态度并未改变。中金公司表示,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对二季度可以积极一些。二季度经济环境及政策空间均有望好于市场预期。市场主线有望更为明晰,有助于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虽然海外风险事件仍有不确定性,但若后续应对得当,对金融市场的扰动将逐渐降低并回归常态。上述因素结合当前市场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低位,市场机会大于风险,对后市可以相对积极。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现阶段应淡化指数,结构至上。在相对更中期的逻辑和形势明朗前,上证指数上下的空间不会太大。 从近期市场运行来看,出现了几个新特点。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名金在接受金融投资报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指数迎来分化。尤其是创业板以及深成指的上行和沪指的重心走低,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此前高位股整体走低或展开整理,而低位的科技类品种迎来集体反弹。这种特点背后,既是指数估值修复尾声之际,部分拉高板块兑现的需求,同时也是财报季即将来临下,业绩兑现的可能。指数这里迎来阶段分化在此前预期之内,要谨防资金阶段的兑现。而这也或在一定程度对市场的估值带来一定的修复,或将抑制指数向好的空间。而与此同时,一旦此前上涨的蓝筹等板块阶段调整,仍需防止市场整体重心走低的可能。” 李名金表示,“短期看受海内外积极因素提振,指数迎来回升。但即将进入财报季,市场阶段炒作和业绩预期兑现背景下,指数或将承压。”

查看详情 >

网站备案号:赣ICP备19007957号